8.推进城乡服务体系均衡发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调优建优养老服务设施,建成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实施镇级敬老院提档升级工程和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加快建设集供养、托养、社区照料等于一体的镇(街道)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促进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到2025年,力争全县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有1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1所县级失能老人养护院。在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时,统筹考虑养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托育场所。支持医疗机构和职业院校建立养老、婴幼儿照护技能培训基地。(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行政审批局、县财政局、县国资金融局)
9.完善“一老一小”教育体系建设。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县、镇、村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实施老年大学建设提升行动,完善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到2025年,建成1所县级老年大学。引导老年大学与养老机构、社区、企业等共同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推进养教一体化。支持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推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或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实施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幼班,对尚未开设托班的公办园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托班,鼓励民办园开设普惠性托班,重点解决2—3岁婴幼儿的照护需求。通过统筹利用幼儿园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快速增加托育资源的有效供给。(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
(三)培育发展丰富服务业态
10.推动康养融合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鼓励社会资本探索多种业态和经营模式,引导和规范养老地产良性发展。依托中医药、盐卤资源,培育一批中药采收、药膳食疗、理疗保健、盐疗康养等健康旅游业态,大力开发老年旅游精品线路。因地制宜发展养生康养、森林康养等“候鸟式”“度假式”健康养老模式,推动“养老+医疗+保险”“养老养生+现代农业”和城市养老综合体等新业态发展,推进业态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商务经合局、县医保局)
11.深化医养有机融合。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公(私)立医院开办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或内设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诊疗康复护理服务。对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规范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就诊“绿色通道”。依托现有资源改扩建一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养服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医保局、县行政审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