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 亚目 | 科 | 亚科 | 属 | 种名 | 学名 |
鲤形目 | 鳅科 | 条鳅亚科 | 副鳅属 | 短体副鳅 | Paracobitis potanini (Gǖnther,1896) | |
鲤形目 | 鳅科 | 花鳅亚科 | 泥鳅属 | 泥鳅 |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1842) | |
鲤形目 | 鲤科 | 鱼丹 亚科 | 鱲属 | 宽鳍鱲 | Zacco platyp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 |
鲤形目 | 鲤科 | 鱼丹 亚科 | 马口鱼属 | 马口鱼 | Opsariichthys bidens Günther, 1873 | |
鲤形目 | 鲤科 | 雅罗亚科 | 草鱼属 | 草鱼 |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Valenciennes, 1844) | |
鲤形目 | 鲤科 | 鲴亚科 | 鲴属 | 黄尾鲴 | 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1871 | |
鲤形目 | 鲤科 | 鲴亚科 | 鲴属 | 宜宾鲴 | Xenocypris fangi Tchang, 1930 | |
鲤形目 | 鲤科 | 鲢亚科 | 鳙属 | 鳙 | 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 1845) | |
鲤形目 | 鲤科 | 鲢亚科 | 鲢属 | 鲢 |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 1844) | |
鲤形目 | 鲤科 | 鳑鮍亚科 | 鳑鮍属 | 高体鳑鮍 | Rhodeus ocellatus ocellatus (Kner, 1866) | |
鲤形目 | 鲤科 | 鳑鮍亚科 | 鱊属 | 兴凯鱊 | 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Dybowski, 1872)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飘鱼属 | 银飘鱼 | Pseudolaubuca sinensis Bleeker, 1865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飘鱼属 | 寡鳞飘鱼 | Pseudolaubuca engraulis (Nichols, 1925)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华鳊属 | 四川华鳊 | Sinibrama taeniatus Chang, 1944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近红鮊属 | 黑尾近红鮊 |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 Wu, 1964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属 | 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 1855)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属 | 黑尾 | Hemiculter tchangi Fang, 1942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原鮊属 | 红鳍原鮊 | 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 1855)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原鮊属 | 达氏鲌 | Chanodichthys dabryi (Bleeker, 1871)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鮊属 | 翘嘴鮊 |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 1855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鮊属 | 蒙古鮊 | 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 1855) | |
鲤形目 | 鲤科 | 鲌亚科 | 鮊属 | 拟尖头鮊 | Culter oxycephaloides (Kreyenberg & Pappenheim, 1908) | |
鲤形目 | 鲤科 | 鮈亚科 | 鱼骨属 | 唇鱼骨 | Hemibarbus labeo (Pallas, 1776) | |
鲤形目 | 鲤科 | 鮈亚科 | 鱼骨属 | 花鱼骨 | 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 1871 | |
鲤形目 | 鲤科 | 鮈亚科 | 麦穗鱼属 | 麦穗鱼 | 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 |
鲤形目 | 鲤科 | 鮈亚科 | 鰁属 | 黑鳍鰁 | 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nigripinnis (Günther,1873) | |
鲤形目 | 鲤科 | 鮈亚科 | 棒花鱼属 | 棒花鱼 | 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ewsky, 1855) | |
鲤形目 | 鲤科 | 鲃亚科 | 光唇鱼属 | 宽口光唇鱼 | Acrossocheilus monticola (Günther,1888) | |
鲤形目 | 鲤科 | 鲤亚科 | 鲤属 | 鲤 | Cyprinus carpio carpio Linnaeus, 1758 | |
鲤形目 | 鲤科 | 鲤亚科 | 鯽属 | 鯽 |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innaeus, 1758) | |
鲤形目 | 平鳍鳅科 | 平鳍鳅亚科 | 华吸鳅属 | 四川华吸鳅 | 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 Fang, 1930 | |
鲇形目 | 鲇科 | 鲇属 | 鲇 | Silurus asotus Linnaeus, 1758 | ||
鲇形目 | 鲇科 | 鲇属 | 南方鲇 | 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 1977 | ||
鲇形目 | 鲿科 | 黄颡鱼属 | 黄颡鱼 |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1846) | ||
鲇形目 | 鲿科 | 黄颡鱼属 | 瓦氏黄颡鱼 | Pelteobagrus vachellii (Richardson, 1846) | ||
鲇形目 | 鲿科 | 黄颡鱼属 | 光泽黄颡鱼 | Pseudobagrus nitidus (Sauvage & Dabry de Thiersant, 1874) | ||
鲇形目 | 鲿科 | 鮠属 | 粗唇鮠 | Leiocassis crassilabris Günther,1864 | ||
鲇形目 | 鲿科 | 拟鲿属 | 切尾拟鲿 | Pseudobagrus truncatus (Regan, 1913) | ||
鲇形目 | 鲿科 | 鱯属 | 大鳍鱯 | Hemibagrus macropterus (Bleeker, 1870) | ||
鲇形目 | 鮡科 | 纹胸鮡属 | 中华纹胸鮡 | Glyptothorax sinensis (Regan, 1908) | ||
合鳃鱼目 | 合鳃鱼科 | 黄鳝属 | 黄鳝 | 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 | ||
鲈形目 | 鲈亚目 | 鮨科 | 鱖属 | 鱖 | 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1855) | |
鲈形目 | 鲈亚目 | 鮨科 | 鱖属 | 大眼鱖 | Siniperca knerii Garman, 1912 | |
鲈形目 | 鲈亚目 | 鮨科 | 鱖属 | 斑鱖 | 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 1892 | |
鲈形目 | 鰕虎鱼亚目 | 鰕虎鱼科 | 吻鰕虎鱼属 | 子陵吻鰕虎鱼 | Rhinogobius giurinus (Rutter, 1897) | |
鲈形目 | 攀鲈亚目 | 斗鱼科 | 斗鱼属 | 圆尾斗鱼 | Macropodus ocellatus Cantor, 1842 | |
鲈形目 | 攀鲈亚目 | 鳢科 | 鳢属 | 乌鳢 | Channa argus argus (Cantor, 1842) |
5.2.2外来水生动植物
5.2.2.1计算方法和赋分标准
收集或调查历史及现状水生动植物情况,按照下表赋分。
表5.2-3 外来水生动植物指数赋分标准表
5.2.2.2外来水生动植物调查方法
我院到大英县农业农村局进行了专家咨询,同时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查找文献等方法收集资料。
5.2.2.3指标计算过程和赋分结果
根据调查和收集得到的资料分析,郪江(大英段)河流内的鳙、鲢为近年来养殖逃逸种,属于外来无害水生动物,并无明显的外来水生植物入侵现象,因此按照标准赋分为80分。
5.3水文水资源评价
5.3.1水文水资源准则层概况
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河流健康保护目标,根据河湖评价相关技术大纲和实施细则,在初步形成具有兼顾四川省水域普适性和流域特点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郪江(大英段)河湖健康评价。本次选择适用于郪江(大英段)的指标进行评估。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5个准则层以及若干评价指标。其中水文水资源准则层包括两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生态需水满足程度。
5.3.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5.3.2.1计算方法和赋分标准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流域或区域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总量之比。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表达流域经济社会活动对水量的影响,反映流域的开发程度,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
河流开发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过度开发会使河流的“生命”受到威胁。一条没有资源可利用的河流不能称其为具有“健康生命”的河流。河流开发利用功能评价有开发度指标、经济合理性指标和管理指标等。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WRU=WU/WR
式中:
WRU——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WU——河湖流域地表水取水量;
WR——河湖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标准见下表。
表5.3-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5.3.2.2指标计算过程和赋分结果
(1)大英县地表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雨形成、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本次收集到《遂宁市水资源公报(2020)》,根据《公报》刊布的数据,2020年大英县地表水资源量为2.4亿m 3。
表5.3-2 2020年遂宁市行政分区天然径流量统计表
行政区 | 水资源三级区 | 计算面积(km2) | 2020年径流量(亿m3) |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 |
船山区 | 涪江 | 616 | 2.69 | 1.28 |
安居区 | 涪江 | 1258 | 5.67 | 2.6 |
蓬溪县 | 涪江 | 1058.5 | 3.98 | 2.19 |
广元昭化以下干流 | 192.5 | 0.7 | 0.4 | |
射洪市 | 涪江 | 1496 | 6.91 | 3.1 |
大英县 | 涪江 | 701 | 2.4 | 1.45 |
全市 | 5322 | 22.34 | 11.02 |
(2)郪江大英段地表水取用水量
《遂宁市水资源公报(2020)》中刊布的大英县取用水量数据详见下表。
表5.3-3 郪江大英段取用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m 3
行政区 | 生活用水 | 农业用水 | 工业用水 | 生态用水 | 城镇公共用水 | 用水总量 |
大英县 | 1701.1 | 10818.3 | 727.7 | 65.1 | 366.6 | 13678.7 |
(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成果
结合以上两表成果可知,评估年郪江(大英段)内地表水年取用水量为1.37亿m 3,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4亿m³,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57.1%。按照赋分标准表可得郪江(大英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赋分值为20分。
5.3.3生态用水满足程度
5.3.3.1计算方法和赋分标准
根据《四川省河流(湖库)健康评价指南》与《河湖健康评价技术导则》(SL/T793-2020),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通过分别计算4-9月及10月至次年3月最小日均流量占相应时段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赋分标准见下表,取二者的最低赋分值为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
表5.3-4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
10月至次年3月 | 最小日均流量占比/% | ≥20 | 15~20 | 10~15 | 5~10 | <5 | 人为断流 |
赋 分 | 100 | 90 | 80 | 60 | 40 | 0 | |
4-9月 | 最小日均流量占比/% | ≥50 | 40~50 | 30~40 | 10~30 | <10 | |
赋 分 | 100 | 80 | 60 | 40 | 0 |
5.3.3.2指标计算过程和赋分结果
(1)评价代表断面确定
根据《四川省河流(湖库)健康评价指南》与《河湖健康评价技术导则》(SL/T793-2020),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评估断面的选择,应选择有明确要求、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或重要敏感物种的水域或行政区界断面。
根据调查资料,大英县境内郪江共有3个水质监控断面,分别为位于象山镇的象山断面(监测点位地理坐标为105.163998943E,30.695322220N)、位于席家沟村的席家沟断面(监测点位地理坐标为105.297363739 E,30.599159662N),位于双江社区郪江口的郪口断面(监测点位地理坐标为105.439949970E,30.628932182,295N)。另在2008年10月,农业部批准建立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和德阳市中江县郪江干流联合镇会仙桥-蓬莱镇康家咀-蓬莱镇张家堰及其支流寸塘口河蓬莱镇赵家湾-窝窝店-寸塘口河河口,全长74km。
因此本次经综合分析考虑,确定本次生态流量评价以象山大桥(入境断面)为第一评价河段代表断面,以祥凤寨水库坝址断面为第二评价河段代表断面,以郪口(出境断面)为第三评价河段代表断面。
(2)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计算
大英县郪江生态流量评价断面象山大桥断面集雨面积996km 2,祥凤寨水库坝址断面集雨面积1460km 2、郪口断面集雨面积2163km 2。
郪江干流大英县境内于1957年设立胡家坝水文站,为郪江流域下游控制性水文站,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等,1971年起改为水位站。象山镇象山村设有象山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1265km 2。大英县域南侧安居河流域上游苏家河设有大马口水文站,是涪江中游右岸径流代表站。涪江干流设有射洪水文站、南北堰水位站和小河坝水文站(重庆市),以上站点均为国家基本水文站点。省水利院在设计祥凤寨水库时,对郪江干流径流进行了详细分析,推荐采用大马口水文站为依据站分析径流,根据审批的祥凤寨水库径流成果,坝址多年平均各月径流如下:
表5.3-5 祥凤寨水库坝址多年月平均径流成果表(F=1460km 2)
月 | 月平均流量(m3/s) | 时段均值(m3/s) |
4 | 4.05 | 15.7 |
5 | 8.96 | |
6 | 11.8 | |
7 | 25.8 | |
8 | 29.0 | |
9 | 17.9 | |
10 | 7.63 | 3.45 |
11 | 4.21 | |
12 | 3.18 | |
1 | 1.30 | |
2 | 2.19 | |
3 | 2.99 | |
均值 | 9.99 |
又根据象山水文站2019-2020年实测逐日流量进行统计分析4~9月,10~次年3月最小日均流量,得4-9月日均最小流量为2.68m 3/s,10~3月日均最小流量为1.32m 3/s,统计见下表:
表5.3-6 象山水文站2019-2020最小日平均流量统计表(F=1265km 2)
年 | 月份 | 2019-2020年最小日平均流量(m3/s) | 发生日期 | 时段最小日平均流量(m3/s) |
2019年 | 4 | 2.68 | 4月6日 | 2.68 (4月6日) |
5 | 3.23 | 5月5日 | ||
6 | 5.5 | 6月4日 | ||
7 | 5.5 | 7月4日 | ||
8 | 5.03 | 8月26日 | ||
9 | 4.15 | 9月4日 | ||
10 | 2.5 | 10月30日 | 1.32 (2月29日) | |
11 | 2.35 | 11月6日 | ||
12 | 3.03 | 12月1日 | ||
2020年 | 1 | 1.41 | 1月29日 | |
2 | 1.32 | 2月29日 | ||
3 | 1.36 | 3月24日 |
采用水文比拟法将祥凤寨水库坝址时段多年平均流量与象山水文站最小日均流量换算至评价断面,并计算最小日均流量占比,查得各代表断面及评价河段赋分值,成果如下:
表5.3-7 各代表断面及评价河段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成果表
项目 | 指标(流量m3/s) | 第一评价河段 (象山大桥断面) | 第二评价河段 (祥凤寨水库坝址) | 第三评价河段 (郪口断面) |
集雨面积(km2) | 996 | 1460 | 2163 | |
4-9月 | 多年平均流量 | 10.7 | 15.7 | 23.3 |
最小日均流量 | 2.11 | 3.09 | 4.58 | |
最小日均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的比例 | 19.7 | 19.7 | 19.7 | |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 | 40 | 40 | 40 | |
10-次年3月 | 多年平均流量 | 2.35 | 3.45 | 5.11 |
最小日均流量 | 1.04 | 1.52 | 2.26 | |
最小日均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的比例 | 44.2 | 44.2 | 44.2 | |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 | 100 | 100 | 100 | |
河流生态流量赋分(取低值) | 40 | 40 | 40 |
5.4物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