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动态 公示公告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郪江(大英段)河湖健康评价报告

2021-12-29 16:42|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57|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政府门户网

摘要: {"原始ID":"88d0dd37b4ef4b93bc13cfab32f7665c","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9日","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附件":[]}

(1)鱼类  
根据调查以及咨询得到的相关资料,郪江大英段分布有鱼类52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鱼、鲢、鳙、唇鱼骨、鲤鱼、鲫鱼、大鳍鳠以及黄颡类等。近年来,除鲤、鲫等外,这些经济鱼类的资源量不断下降。但自2020年禁捕以来,鱼类种群有所恢复,鱼类个体明显增大,数量也有显著增加。  
郪江大英段有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鳡鱼1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仅有易危物种(VU)宜宾鲴一种。长江上游及其支流中约有特有鱼类112种,郪江干流分布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种,分别为短体副鳅、宜宾鲴、四川华鳊、黑尾近红鲌、黑尾、宽口光唇鱼、华鲮、四川华吸鳅等,占调查江段鱼类总种数的15.69%,占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总种数的7.14%。这些特有鱼类有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作为长江上游特有的地域性分布物种,采取一些措施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非常重要。  
(2)浮游植物  
浮游藻类是食物链和营养结构的基础环节,也是幼鱼和部分成鱼的天然饵料,有些藻类还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经11个点的水样分析,共观察到藻类植物5门、21科、31属、122种(含变种)。其中蓝藻门2科、2属、5种;硅藻门10科、20属、100种;甲藻门1科、1属、6种;黄藻门1科、1属、2种;绿藻门7科、7属、9种(表2.1)。调查水域中小型硅藻为优势种,从11个调查点的水样中共观察到100个种,占观察种类的81.93%。观察到的蓝藻门、绿藻门和甲藻门的种类大致相当,分别为5种、9种和6种,黄藻门最少,只有1科1属2种,约占1.64%。各取样点观察到的藻类组成有较大差异,有些取样点如大英县城区下游、天星村等藻类种类组成比较单一,而且各采样点之间物种类别也有较大差异,这反映了不同取样点水体理化性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水体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可能不同。  
(3)黄颡鱼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于2008年建立,于2015年根据农办长渔【2015】2号文对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52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31.25公顷,  实验区面积88.75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全年,实验区的特别保护期与长江流域每年开展的禁渔期(2月1日至4月30日)一致。保护区范围为东经105°4′23.15"~105°16′3.30",北纬30°33′8.46"~30°45′49.57 "之间。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和德阳市中江县郪江干流联合镇会仙桥-蓬莱镇康家咀-蓬莱镇张家堰及其支流寸塘口河蓬莱镇赵家湾-窝窝店-寸塘口河河口,全长74km。其中核心区包括2段,核心区1长48km,面积384公顷,起点坐标为郪江联合镇会仙桥(东经105°4′23.15",北纬30°45′38.83"),终点坐标为郪江蓬莱镇康家咀(东经105°13′54.99",北纬30°37′31.58");核心区2长13.5km,面积47.25公顷,起点坐标为寸塘口河蓬莱镇赵家湾(东经105°11′18.36",北纬30°33′8.46"),终点坐标为寸塘口河蓬莱镇窝窝店(东经105°13′40.65",北纬30°35′18.2")。试验区包括2段,试验区1长10km,面积80公顷,起点坐标为郪江蓬莱镇康家咀(东经105°13′54.99",北纬30°37′31.58"),终点坐标为郪江蓬莱镇张家堰(东经105°15′46.85",北纬30°35′19.41");试验区2长2.5km,面积8.75公顷,终点坐标为寸塘口河蓬莱镇窝窝店(东经105°13′40.65",北纬30°35′18.2"),终点坐标为村塘口河河口(东经105°14′37.93",北纬30°35′51.04")。主要包括对象为黄颡鱼、鳜、长吻鮠、中华鳖等。  
   
   
黄颡鱼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照片

2.3.5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利用率偏高  
郪江(大英段)水资源利用率偏高,说明当地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国家大力提倡的节水措施推行不到位,没能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保护的关系。  
2、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有待完善  
入河排污口管理由水利部门移交生态环境部门后,分类管理制度亟待出台,针对农业类排污口尚未开展调查,对生活排污口调查覆盖度还不够全面。  
3、水质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2018~2020年最近三年的郪江省考断面水质监测成果以及《遂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0年1-4月郪江(大英段)水质情况的报告》可知,郪江水质不能完全达到Ⅲ类水要求,每年部分时段部分河段的水质会恶化为IV类水甚至劣Ⅴ类水,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与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乡镇生活污水以及大英县城的工业、生活排污是郪江污染的主要原因。就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城镇普遍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截污管网配套不到位、污水收集处理率不高等问题。部分农村集镇生活污水未处理,污水直排。  
4、水域岸线开发利用  
据了解郪江大英段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目前已经过审查,但尚未批复,建议尽快落实批复,为岸线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岸线的开发利用涉及水利、交通、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长期以来岸线的防洪、供水、生态环境以及开发利用功能缺乏统筹协调,部门间、行业间缺乏统一协调,造成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地方之间、岸线的各种使用功能之间、岸线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存在违规和非法侵占岸线资源,对岸线资源使用不能做到集约节约,岸线资源审批制度缺乏,这些问题都急需通过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来一步步解决。  
5、河流连通性差,生态流量不足,生物生境栖息地退化  
水电站、水库及拦河堰的建设显著降低了评价河段河流水体的连通性,河流生境阻隔和同质化明显,急流、浅滩等生境减少,水生生物无法开展基因交流,适应流水生境的水生生物种群出现衰退,水生生物种类趋于单一化,多样性明显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受损。  
2.4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概况  
(1)评价工作组织单位  
河湖健康评价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检验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的重要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做好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水利部河湖管理司于2020年8月印发了《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河长办《关于印发<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的通知》要求,2021年1月,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印发《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开展河流(湖库)健康评价工作的通知》。  
本次四川省遂宁市郪江大英段河流(湖库)健康评价试点工作,由大英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和协调,由四川省绵阳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郪江(大英段)河流健康评价报告》。  
(2)主要工作内容  
河湖健康评价按下图所示工作流程进行。  
1技术准备。开展资料、数据收集与踏勘,根据指南确定河湖健康评价指标,自选指标还应研究制定评价标准,提出评价指标专项调查监测方案与技术细则,形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大纲。  
2调查监测。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调查与专项监测。  
3报告编制。系统整理调查与监测数据,根据本指南对河湖健康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赋分,评价河湖健康状况,编制河湖健康评价报告。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流程图  
我院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收集到郪江(大英段)健康评价相关资料,主要包括:(1)流域概况和水文气象资料;(2)暴雨洪水及水文站网基础资料;(3)河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情况等;(4)经济社会状况;(5)郪江(大英段)水质检测成果(6)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类型图(7)公众调查表等。  
根据郪江(大英段)实际情况,评价体系采用《四川省河流(湖库)健康评价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的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结合郪江特征,对河流进行分段评价,明确各评价河段具体范围,并说明各评价河段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河流形态、水环境及水生态的分段特点。  
针对各评价河段制定合理的专项调查及监测方案,根据选定的评价指标确定各监测断面、监测点位及监测断面的布置方案,并分析各指标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可靠性及客观性。  
以专项调查与监测数据为依据,按照《指南》规定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形成评价河段为单元的健康状况及准则层赋分结果,最终给出郪江(大英段)健康状况赋分,给出郪江(大英段)的健康综合评价结论,编制河流健康评价报告。  
(3)取得的主要成果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收集到了郪江(大英段)自然地理、水文气象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在大英县水利局收集到郪江(大英段)的工程建设相关设计报告以及规划文件;项目现场实地调查过程中,现场对本次评价河段进行了拍摄,了解了河道整体情况,并对河道周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公众对河道环境的满意程度;在实施河道监测的工作方面,收集到了郪江(大英段)已有水质监测点近三年的监测成果及2020年的详细分段水质监测成果,水质成果完整连续且可靠,可用作本次评价工作的依据。此外,在河道上中下游沿程选取了10处代表断面进行了测量,所得断面数据用作本次评价的依据。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资料以及监测调查所得成果,对郪江(大英段)展开健康评价工作,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分,并得出最终结论:  
郪江(大英段)健康评价综合赋分为47分,河流整体状态表现为不健康。说明郪江(大英段)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完整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处于不健康状态,社会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亟需治理保护,应当采取生态补水、水质净化、生境改善等综合性措施进行治理修复,改善河流面貌,提升河流水环境水生态。

3河流健康评价方案  
 

3.1评估时间  
 

本次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考察郪江(大英段)健康现状,报告编制于2021年,评估年设定为2020年,各项用于评价指标的采集数据均选用2020年数据。

3.2评价范围

3.2.1河流纵向分段原则  
河流评价单元的长度大于50km的,宜划分为多个评价河段;长度低于50km、且河流上下游差异性不明显的河流(段),可只设置1个评价河段。  
河流分段应根据水文特征、河床及河滨带形态、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特征以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同时以河长管辖段作为依据,沿河流纵向将河流分为若干评价河段。评价河段确定方法如下:  
1)河道地貌形态变异点,可根据河流地貌形态差异性分段;  
——按河型分类,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游荡型河段;  
——按照地形地貌分段,分为山区(包括高原)河段和平原河段。  
2)河流流域水文分区点,如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等。  
3)水文及水力学状况变异点,如闸坝、大的支流汇入断面、大的支流分汊点。  
4)河岸临近陆域土地利用状况差异分区点,如城市河段、乡村河段等。

3.2.2郪江(大英段)评价分段  
郪江在大英县境内干流长64.4km,落差24米,河道平均比降0.37‰,郪江大英县境内主要支流有陈古溪(龙溪河)、马力河、寸塘口河、古柏溪、通仙河、黄腊溪、同心河、瑰溪等。本次以大英县境内郪江河段为评价单元,共划分为3个评价河段。  
祥凤寨水库坝址位于大英县城上游约3.0km的蓬莱镇天星村和瓦草村,控制郪江集水面积1460km  2,是一座具有城乡供水、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目前祥凤寨水库虽已建成但尚未正常蓄水。郪江象山镇入境处至祥凤寨水库坝址河段基本能够代表本次评价单元的上游段特性,可划分为第一评价河段,该评价河段长24.6km,属于自然河流。  
祥凤寨坝址至席家沟村通仙河汇口河段为大英县城区段,沿河企业及建筑物较多,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基本能够代表本次评价单元的中游城区段特性,可划分为第二评价河段,该评价河段长15.3km,属于城市河流河段。  
通仙河汇口至郪口河段主要为大英县城下游的乡村河段,河道更为平缓,沿岸农田分布交广,基本能够代表本次评价单元的下游乡村段特性,可划分为第三评价河段,该评价河段长24.5km,属于自然河流。

表 3.2-1       各评价河段具体位置坐标及物理参数表

评价河段起点断面终点断面河段长(km)河宽(m)多年平均流量(m&sup3;/s)
经度纬度经度纬度
第一评价段105&deg;9′49.3″30&deg;41′21.1″105&deg;13′56.3″30&deg;37′23.2″24.657~1089.99
第二评价段105&deg;13′56.3″30&deg;37′23.2″105&deg;17′50.3″30&deg;35′57.8″15.360~15012
第三评价段105&deg;17′50.3″30&deg;35′57.8″105&deg;26′37.3″30&deg;37′43.0″24.562~15514.8

   
   
   
                       郪江(大英段)健康评价分段示意图  
3.3评价对象的主要特征  
 (1)第一段评价河段主要特征  
该评价河段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侵蚀构造中山地形及河谷侵蚀堆积地貌,受岩性及构造控制,河流蜿蜒曲折,漫滩及Ⅰ级阶地较发育,河道断面呈不对称的U型,流域内植被较好。评价河段内主要汇入的支流有龙溪河、马力河。第一评价河段除经过象山镇场镇外,两岸基本为乡村和农田,属于自然河流。河段水质主要受上游入境水质的影响,在本河段不会遭受较大污染。在评价河段末端为祥凤寨水库坝址,祥凤寨水库工程为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其开发任务为城乡供水、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目前该水库虽已建成但尚未正常蓄水。祥凤寨水库正常蓄水位309.50m,总库容4041&times;104m  3,兴利库容1753&times;104m  3。工程兴建后,可解决灌区1.8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解决大英县城区30万人、灌区集镇1.5万人生产、生活用水,乡村0.7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多年平均供水量4733&times;104m  3。祥凤寨水库内有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第二段评价河段主要特征  
该评价河段主要位于大英县城区段,地形多为丘陵平坝区,两岸人口密度大,房屋林立,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属于城市河流河段。评价河段内主要汇入的支流有寸塘口河,古柏溪与通仙河。根据水质监测情况,第二评价河段受两岸企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比起上游有所恶化。河道内桥梁、堤防、堰、闸等涉水建筑物较多,采和湖电站位于其间。采和湖橡胶坝充分利用原张家坝石堰,对其改造设计,通过扩宽原左岸溢流坝段顶宽作为橡胶坝段的基础,整治原废弃船闸作为泄洪冲砂闸,将原坝轴线总长86m扩宽至93.85m,从左岸至右岸分别布置了68m橡胶坝段、净宽5m的泄洪冲砂闸、7.5m溢流坝段和管理房。  
 (3)第三段评价河段主要特征  
此段河流属于郪江下游段,两岸地势平坦开阔,漫滩发育。河道自西向东蜿蜒汇入涪江,比降很缓,评价河段内主要汇入的支流有黄腊溪、小蒜溪、瑰溪。第三评价河段除经过隆盛镇场镇外,河段两岸基本为乡村农田,属于自然河流。流域内植被较多,林木覆盖率高,河道断面呈不对称的U型。根据水质监测情况,该河段受上游城区河段的排污影响,在很长一段范围内整体水质也较差,直到靠近郪江出口位置,凭借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水质才有所回升。  
3.4评价指标体系  

3.4.1评价指标体系选用  
根据《四川省河流(湖库)健康评价指南》、《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L/T793-2020),本次郪江(大英段)健康评价选用了针对河流评价的全部12个基本指标和1个备选指标(共计13个指标),选用的指标体系详见下表。  
表3.4-1        郪江(大英段)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表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河长制任务准则层指标类型
河流
郪江(大英段)河流健康水文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资源保护基本指标
生态用水满足程度水资源保护基本指标
物理结构河岸带稳定性指标水域岸线保护备选指标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水域岸线保护基本指标
水质水体整洁程度水污染防治基本指标
水质优劣程度水污染防治基本指标
水质变化趋势水污染防治基本指标
生物鱼类保有指数水生态保护基本指标
外来水生动植物水生态保护基本指标
河湖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公众满意度社会服务基本指标
防洪指标社会服务基本指标
供水指标社会服务基本指标
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的符合性河湖管理基本指标

3.4.2方法与评价标准  

3.4.2.1水文水资源准则层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计算评估年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当评估间隔时间超过3年时,可采用近3年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值。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按照公式计算:  
WRU=WU/WR&times;100  
式中:  
WRU─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WU─河湖(库)流域地表水供应量(万m&sup3;);  
WR─河湖(库)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万m&sup3;);  
表3.4-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标准表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南方≤20304050≥60
北方≤40506775≥90
赋分1008050200

(2)生态用水  
河流生态用水满足程度,评估河流流量过程生态适宜程度,分别计算4~9月及10~3月最小日均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根据分别计算赋分值,取二者的最低赋分为河流生态用水满足程度赋分。  
表3.4-3       河流生态用水满足程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10-3月)最小日均流量占比≥20%15%-20%10%-15%5%-10%<5%(无)人为断流
赋分100908060400
(4-9月)最小日均流量占比≥50%40%-50%30%-40%10%-30%<10%
赋分1008060400

3.4.2.2物理结构准则层

(1)河岸带稳定性指标  
根据河岸坡侵蚀现状(包括已经发生的或潜在发生的河岸侵蚀)进行评估,评价要素包括:岸坡倾角、河岸高度、基质特征、岸坡植被覆盖度和坡脚冲刷强度,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BKSr=(SAr+SCr+SHr+SMr+STr)/5  
式中:  
BKSr─河湖(库)岸稳定性指标赋分;  
SAr─岸坡倾角分值;  
SCr─岸坡植被覆盖度分值;  
SHr─岸坡高度分值;  
SMr─基质类别分值;  
STr─坡脚冲刷强度分值;  
表3.4-4     河湖(库)岸稳定性评估要素赋分标准表

岸坡特征稳定基本稳定次不稳定不稳定
分值10075250
斜坡倾角(度)≤15≤30≤45≤60
植被覆盖率(%)≥75≥50≥25≥0
斜坡高度(m)≤1≤2≤3≤5
基质(类别)基岩岩土黏土非黏土
河岸冲刷状况无冲刷迹象轻度冲刷中度冲刷重度冲刷
总体特征描述近期内河岸不会发生变形破坏,无水土流失现象。河岸结构有松动发育迹象,有水土流失迹象,但近期不会发生变形河破坏。河岸松动裂痕发育趋势明显,一定条件下可导致河岸变形河破坏,中度水土流失。河岸水土流失严重,随时可能发生大的变形河破坏,或已经发生破坏。

 

(2)河流纵向联通性指数  
根据单位河长内影响河流连通性的建筑物或设施数量进行评估,有过鱼设施的不在统计范围之列。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见下表。  
表3.4-5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单位:个/100km)≥1.210.50.250.20
赋分020406080100

3.4.2.3水质准则层

(1)水体整洁程度  
水体整洁程度根据河流水域感官状况评估。  
水体整洁程度赋分标准见下表,根据嗅和味、漂浮废弃物中最差状况确定最终得分。  
   
表3.4-6         水体整洁程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感官指标
嗅和味无任何异味仅敏感者可以感觉多数人可以轻微感觉已能明显感觉有很多显著的异味
漂浮废弃物无漂浮废弃物有极少量漂浮废弃物有少量漂浮废弃物有较多漂浮废弃物有大量成片漂浮废弃物
赋分1008060400

(2)水质优劣程度  
按照河流水质类别比例赋分。水质类别比例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进行评估,河流按照河长统计。  
水质优劣程度评估赋分标准见下表。  
表3.4-7     水质优劣程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水质优劣程度Ⅰ~Ⅲ类水质比例≥90%75≤Ⅰ~Ⅲ类水质比例<90%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20%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20%≤劣Ⅴ类比例<30%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30%≤劣Ⅴ类比例<50%劣Ⅴ类水质比例≥50%
赋分100806040200

(3)水质变化趋势  
收集近3年或上一年水质监测资料并开展评价,按照水质变化趋势赋分。  
水质变化趋势赋分标准见下表。  
表3.4-8        水质变化趋势赋分标准表

水质变化趋势水质提升2个类别或稳定在Ⅱ类水质(主要水质指标总体向好)水质提升1个类别或稳定在Ⅱ类水质(主要水质指标总体稳定)水质类别稳定,且主要水质指标总体稳定水质类别稳定,但主要水质指标总体下降水质下降1个类别水质下降2个类别
赋分100907040200

3.4.2.4生物准则层

(1)鱼类保有指数  
评价现状鱼类种数与历史参考点鱼类种数的差异状况,按照公式计算,赋分标准见表3.3-9。对于无法获取历史鱼类监测数据的评价区域,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调查鱼类种数不包括外来鱼种。鱼类调查取样监测按《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2014)鱼类调查技术标准确定。  
FOEI=(FO/FE)&times;100  
式中:  
FOEI—鱼类保有指数(%)  
FO—评价河流调查获得的鱼类种类数量(剔除外来物种)(种)  
FE—1980年以前评价河流的鱼类种类数量(种)  
鱼类保有指数赋分标准见下表。  
表3.4-9      鱼类保有指数赋分标准标准表

鱼类保有指数10085756050250
赋分10080604030100

(2)外来水生动植物  
收集或调查历史及现状水生动植物情况,按表赋分。  
表3.4-10     外来水生动植物指数赋分标准表

外来水生动植物无外来水生动植物有1~2种无害外来水生动植物有3种及以上无害外来水生动植物有1种有害外来水生动植物有2种及以上有害外来水生动植物外来水生动植物已造成生态灾害
赋分100806040200

3.4.2.5河湖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

(1)公众满意度  
评估公众对河湖环境、水质水量、涉水景观、舒适性、美学价值等的满意程度,采用公众调查方法评估。  
公众满意度赋分取所有公众赋分的平均值。  
(2)防洪指标  
河流按照下述计算公式计算已达到的防洪标准的堤防长度占堤防总长度的比例。无相关规划对防洪达标标准进行规定时,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2014)确定。防洪指标赋分见下表。  
FLDE= RLA/ RL&times;100  
式中:  
FLDE—防洪工程达标率;  
RLA—达到防洪标准的堤防长度;  
RL—堤防总长度。  
表3.4-11        防洪指标评估赋分标准表

达标率(%)≥9590-9585-9070-85≤70
赋分1007550250

(3)供水指标  
采用综合供水保证率评估,根据公式计算河湖所有供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确定赋分值。  
   
 
式中:  
WS—综合供水保证率;  
Wi—第i个供水工程的平均日供水量(m&sup3;/d);  
Pi—第i个供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i—供水工程的序号;  
n—河湖供水工程的总个数。  
表3.4-12      综合供水保证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综合供水保证率(%)≥9895-9885-9560-8550-60<50
赋分100806040200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