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开发利用状况与规划的符合性
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应符合河流规划,水利项目重点复核内容如下
1水电站主要复核开发利用任务、工程规模、开发方式、调度运行方式、生态流量等内容与规划的符合性;
2堤防主要复核工程规模、防洪标准等内容与规划的符合性;
3囤蓄水库主要复核开发利用任务、运行方式、供水量、供水保证率等内容与规划的符合性;
4航道主要复核通航水深、航道宽度等内容与规划的符合性;
5其他有关涉水工程项目,应重点复核其开发利用任务、工程规模等内容与规划的符合性。
收集河湖库主要开发利用现状(发电、采砂、航运、供水)及相关规划,按照符合性赋分。开发利用状况与规划的符合性赋分标准见下表。
表3.4-13 开发利用状况与规划的符合性赋分标准表
符合性 | 开发利用活动有规划支撑,且规划现行有效 | 开发利用活动有规划支撑,但规划需修编 | 开发利用活动有规划但不完全相符 | 开发利用活动无规划支撑 | 开发利用活动违反规划 |
赋分 | 100 | 80 | 60 | 40 | 0 |
3.4.3指标权重选用
根据《四川省河流(湖库)健康评价指南》,各评价河段的指标权重根据河流类型不同,有所差异,具体指标权重见下表。
表3.4-14 河流指标权重表
分类指标 | 所占权重 | 分项指标 | 所占权重 | 备注 | |||
自然河流 | 功能性河流 | 半人工半自然河流 | 城市河流河段 | ||||
水文水资源 | 0.2(半人工半自然河流0)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0.05 | 0.1 | / | 0.05 | 对于以供水为主要功能的半人工半自然河流,不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生态用水满足程度 | 0.15 | 0.1 | / | 0.15 | 对于受人为水量调度的半人工半自然河 流,不评价生态用水满足程度 | ||
物理结构 | 0.15(自然河流0.3) | 河岸带稳定性指标 | 0.15 | 0.1 | 0.1 | 0.15 | |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 | 0.15 | 0.05 | 0.05 | / | 城市河流河段不评价 | ||
水质 | 0.25 | 水体整洁度 | 0.05 | 0.05 | 0.05 | 0.05 | |
水质优劣程度 | 0.15 | 0.15 | 0.15 | 0.15 | I~Ⅲ类水质比例<50%,否决为不健康 | ||
水质变化趋势 | 0.05 | 0.05 | 0.05 | 0.05 | |||
生物 | 0.1 | 鱼类保有指数 | 0.05 | 0.05 | 0.05 | 0.05 | |
外来水生动植物 | 0.05 | 0.05 | 0.05 | 0.05 | |||
河湖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 | 0.30(自然河流0.15)(半人工半自然河流0.5) | 公众满意度 | 0.05 | 0.05 | 0.05 | 0.15 | |
防洪指标 | 0.02 | 0.05 | 0.05 | 0.1 | |||
供水指标 | 0.03 | 0.05 | 0.25 | / | 城市河流河段不评价 | ||
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的符合性 | 0.05 | 0.15 | 0.15 | 0.05 |
本次健康评价将郪江(大英段)划分为了三个评价河段,第一与第三评价河段属于自然河流,第二评价河段属于城市河流河段,评价时根据河流类型各自从上表选用相应的指标权重。
4河流健康调查监测
4.1调查监测方案
4.1.1基础资料的收集
在制定调查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待调查监测的河流所在流域的有关资料,主要有:
(1)流域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资料;
(2)经济社会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等资料;
(3)流域水功能区划及重点水源保护区等资料;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等。
本次评价工作中我院工作人员获得了大英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环境保护局等部门的大力协助,收集到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为后续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1.2专项调查与监测方案
根据资料收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以及布设监测点位的方法,获取了本次健康评价各指标数据,具体指标获取方法见下表。
表4.1-1 郪江(大英段)各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 数据来源 |
河流 | |||
郪江(大英段)河流健康 | 水文水资源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郪江(大英段)流域地表水取水量和地表水资源总量均通过《2020年遂宁市水资源公报》 |
生态用水满足程度 | 《大英县水资源综合规划》,象山站2020年实测径流量 | ||
物理结构 | 河岸带稳定性指标 | 现场测量、调查。 | |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 | 现场调查。 | ||
水质 | 水体整洁程度 | 现场调查。 | |
水质优劣程度 | 《遂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0年1-4月郪江(大英段)水质情况的报告》 | ||
水质变化趋势 | 《大英县地表水环境质量公告》(2018~2020年) | ||
生物 | 鱼类保有指数 | 通过在大英县农业农村局进行专家咨询,同时收集相关郪江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进行查询 | |
外来水生动植物 | 通过在大英县农业农村局进行专家咨询,同时收集相关郪江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进行查询 | ||
河湖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 | 公众满意度 | 现场问卷调查 | |
防洪指标 | 相关工程设计报告与防洪规划报告 | ||
供水指标 | 《大英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 ||
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的符合性 | 相关工程设计报告、相关规划报告 |
4.2代表点位或断面的选择
4.2.1监测范围分区与监测段位布置原则
4.2.1.1河岸带范围与分区
河岸带宽度为临水边界线至外缘边界线之间的区域。河流健康评价范围横向分区应包括河道水面及左右河岸带,示意见下图。
河流横向分区示意图
4.2.1.2河流分段与监测点位布置原则
河流纵向分段(评价河段)、监测点位、监测河段与监测断面设置可按下图确定。
河流健康评价分段示意图
4.2.1.3监测点位
每个评价河段内可根据评价指标特点设置1个或多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水量、水质监测点位设置应符合水文及水质监测规范要求,优先选择现有常规水文站及水质监测断面。
不同指标的监测点位可根据河段特点分别选取,评价指标的监测点位位置宜保持一致。
综合考虑代表性、监测便利性和取样监测安全保障等确定多个备选点位,可结合现场勘察,最终确定合适的监测点位。
4.2.1.4监测河段
应根据评价指标特点在监测点位设置监测河段,监测河段范围采用固定长度方法或河道水面宽度倍数法确定,监测河段长度规定如下:
深泓水深小于5m的河流(小河),监测河段长度可采用河道水面宽度倍数法确定,其长度为40倍水面宽度,最大长度宜不超过1km。
深泓水深不小于5m的河流(大河)采用固定长度法,规定长度为1km。
4.2.1.5监测断面
每个监测河段可设置若干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应按下列要求确定:深泓水深小于5m的小河,监测断面可根据深泓线设置,参考监测断面间距可为4倍河宽;深泓水深不小于5m的大河,监测断面可根据河岸线设置,参考监测断面间距可为50m;根据现场考察,分析断面设置的合理性,可根据取样的便利性适当调整监测断面位置。
本次郪江(大英段)健康评价指标取样调查位置如下表所示:
表4.2-1 郪江(大英段)健康评价指标取样调查范围或取样监测位置表
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 调查范围或取样监测位置 |
河流 | |||
郪江(大英段)河流健康 | 水文水资源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评价河流流域 |
生态用水满足程度 | 象山水文站实测流量 | ||
物理结构 | 河岸带稳定性指标 | 河流河岸带 | |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 | 河流水域沿程 | ||
水质 | 水体整洁程度 | 河段水域调查点位 | |
水质优劣程度 | 河段水域监测点位 | ||
水质变化趋势 | 河段水域监测点位 | ||
生物 | 鱼类保有指数 | 河段水域/河流 | |
外来水生动植物 | 河段水域/河流 | ||
河湖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 | 公众满意度 | 河流周边社会公众 | |
防洪指标 | 河流堤防 | ||
供水指标 | 评价河流范围内取水口 | ||
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的符合性 | 评价河流范围内堤防、水库、水电站等 |
4.2.2郪江(大英段)代表点位和断面设置
(1)水质层:由表 4.2-1可知,水质层需进行调查监测的指标主要有3个:水质整洁程度、水质优劣程度及水质变化趋势。根据现场踏勘、调查及资料收集,郪江(大英段)在象山入境处有国考点位,在郪江入涪江汇口处有国控点位,两处监测点具有较长时期的水质监测成果,本次已收集到其中近3年(2018~2020年)的成果报告。另外本次还收集到《遂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0年1-4月郪江(大英段)水质情况的报告》,根据报告,2020年4月14日遂宁市生态环境局对郪江(大英段)干流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水质监测,将郪江(大英段)分为象山段、县城上游段、县城至工业园区段、工业园区至隆盛段、隆盛至回马郪江口段五个监测单元,设置了象山镇下游、县城体育馆、采和湖电站上游、溢流口上游古柏溪汇入旁、隆盛镇上游赵家坝、明隆路大桥、郪江口等监测点,各水质调查监测点现场照片如下所示。
象山镇下游
采和湖电站上游
溢流口上游古柏溪汇入旁
工业园区下游
隆盛镇上游赵家坝处
隆盛镇下游明隆路大桥处
(2)物理结构层:物理结构层中的河岸带稳定性指标需要在评价河段根据实测断面结合现场勘查情况进行评价赋分,本次沿郪江(大英段)共选择了10处代表断面进行评价,分布较为均匀,基本能够反映评价河段的整体情况。
河岸带稳定性指标代表断面位置图
(3)生物层:生物层中的鱼类保有指数与外来水生动植物2项指标均需根据调查监测成果进行评价,本次主要采用《郪江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 郪江干流水生生态调查评价报告》中的成果。根据该报告,水生生物调查评价范围为大英县境内郪江干流约64km江段。采样断面的设定分为三个江段:①大英县城上游至象山镇,代表涉水工程较少,受面源污染较轻的江段;②县城段(包括新、旧城区及工业开发区),代表涉水工程较密集,水生生态受威胁较大的江段;③县城下游至涪江汇合口,代表受农业面源污染及涉水工程威胁较大的江段。县城上游段设4个采样点,县城段设3个采样点,县城下游段设4个采样点。各采样点的情况见下表。
表4.2-2 郪江干流水生生态调查采样点
采样点 | 位置 | 环境特点 | 备注 |
象山镇 | N30°41′8.0″ E105°11′39.8″ | 河流较顺直,岸坡平缓,左岸为农耕地,右岸有树林,岸边浅水有水草,大型藻(水网藻)较多。 | 郪江左岸支流,大桥上游约100m,为一取水口 |
青龙滩 | N30°40′19.4″ E105°11′58.8″ | 为农灌取水口,对岸百果滩上游为养鹅场。浅水区水草、大型藻较多。 | 左岸 |
金湾村 | N30°37′46.5″ E105°13′12.3″ | 枯水期水面较窄,洪水期水面较宽,两岸平缓,有少量农耕地和树木。采样河段水质发黑,浅水区未见水草,大型藻也明显减少。 | 左岸 |
天星村 | N30°36′28.4″ E105°14′38.2″ | 河面较宽,右岸稍陡,左岸较缓,两岸植被较多,左岸有少量农耕地,下游约50m为一取水口。青苔(大型藻)较多,但主要为漂浮状,也有着生的。 | 左岸,下游为成南高速桥、死海,上游为光华大学城 |
胡家坝社区外 | N30°35′48.5″ E105°14′47.2″ | 河岸平缓,有部分农耕地,左岸边为城区楼房。采样点右岸下游河滩有芦苇等灌丛。水体稍发黑,水面有一些漂浮水草、青苔及杂物等。 | 右岸,死海安置点,大英县城城区上游 |
大英县城城区下游 | N30°35′25.6″ E105°15′27.7″ | 河面较宽,两岸稍陡,上游约100m为郪江桥,其上游约50m正在围堰修建郪江新桥。水体黑褐色,水面漂浮物多,岸边河滩上着生物发黑,未见水草、着生藻类等 | 右岸 |
景家坝对岸 | N30°35′43.4″ E105°17′56.0″ | 两岸较陡,灌丛、树木较多,浅水区有少量着生大型藻类(青苔),无水草。水质较差,黑褐色,空气中有异味 | 右岸,大英县工业园区稍下游,工业园区沿江建有化工厂、水泥厂、橡胶厂、服装厂等 |
单山子村 | N30°35′45.5″ E105°20′50.8″ | 河道较宽,两岸较平缓,灌丛、树木较多。水体稍发黑,浅水区有少量着生大型藻类,未见水草。沿岸有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 | 右岸 |
长滩市村 | N30°36′52.6″ E105°22′3.5″ | 水面较宽,左岸有沙质浅滩,较平缓;右岸稍陡,浅滩上多乱石。两岸树木较多,也有部分灌木,右岸稍多。沿岸石块上有较多着生藻类,未见水草 | 右岸,隆盛镇下游,下游约300m为成南高速桥 |
漆家桥村 | N30°36′52.4″ E105°25′49.0″ | 河面开阔,两岸平缓,沿岸有较好的树林,有部分着生藻类,未见水草 | 右岸,上游约100m为漆家桥一级提灌站 |
郪口 | N30°37′44.2″ E105°26′35.7″ | 河口较宽,浅水区为沙、泥底质,着生藻类很少,未见水草。左岸为沙滩地,种有蚕豆等农作物;右岸稍陡,乱石,靠河口处也有少量农耕地。河口有3条抽沙作业船。河滩沙地中有较多的河蚬壳,显示该类底栖动物比较丰富 | 郪江和涪江汇合口,左岸 |
备注:来源于《郪江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 郪江干流水生生态调查评价报告》
4.3监测方法
4.3.1监测项目
(1)水质监测:检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20)表1中24项,增测叶绿素a、透明度、电导率,共计27项。
(2)河岸带稳定性指标:监测项目为斜坡倾角、植被覆盖率、斜坡高度、基质类别、河岸冲刷情况。
(3)生物监测:监测项目为评价河段历史与现有的鱼类种类,以及本土与外来水生动植物种类。
4.3.2采样频率
象山镇(国考点位)与郪口处(国控点位)的水质监测点采样频率为一月一次。
4.3.3设备与方法
水质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来源、使用仪器及单位见下表。
表4.3-1 水质监测项目、方法来源、使用仪器及单位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方法及标准代号 | 检测仪器及编号 |
1 | 水温(℃) | 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13195-1991 | 温度计 |
2 | pH值(无量纲) | 水质 pH值的测定电极法HJ1147-2020 | PHS-3C型精密pH计033825 |
3 | 电导率(μS/cm) | 电导率的测定电导仪法SL78-1994 | DDS-307A型电导率仪610607080038 |
4 | 溶解氧(mg/L) |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GB7489-1987 | 10mL滴定管DS-0110 |
5 |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 | 10mL滴定管DS-0110 |
6 | 高锰酸盐指数(mg/L) | 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892-1989 | 25mL棕色滴定管DS-0225 |
7 | 氯化物(mg/L) |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84-2016 | ICS-2100离子色谱仪10120381 |
8 | 硫酸盐(mg/L) |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84-2016 | ICS-2100离子色谱仪10120381 |
9 | 氨氮(mg/L) |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 | UV-1800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060572 |
10 | 亚硝酸盐氮(mg/L) |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84-2016 | ICS-2100离子色谱仪10120381 |
11 | 硝酸盐氮(mg/L) |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84-2016 | ICS-2100离子色谱仪10120381 |
12 | 总磷(mg/L) |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1989 | VIS-723G可见分光光度计060727 |
13 | 氟化物(mg/L) |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84-2016 | ICS-2100离子色谱仪10120381 |
14 | 六价铬(mg/L) |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1987 | VIS-723G可见分光光度计060727 |
15 | 氰化物(mg/L) | 水质氰化物测定流动注射--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CSJFB002-2012 | SAN++连续流动分析仪08564 |
16 | 挥发酚(mg/L) | 水质挥发酚测定流动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CSJFB003-2012 | SAN++连续流动分析仪08564 |
17 | 砷(mg/L) | 铅、镉、钒、磷等34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SL394.2-2007 | 7700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JP11110950 |
18 | 汞(mg/L) | 水质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HJ694-2014 | AFS-9230原子荧光光度计9230-1007099Z9 |
19 | 铜(mg/L) | 铅、镉、钒、磷等34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SL394.2-2007 | 7700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JP11110950 |
20 | 铅(mg/L) | 铅、镉、钒、磷等34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SL394.2-2007 | 7700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JP11110950 |
21 | 镉(mg/L) | 铅、镉、钒、磷等34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SL394.2-2007 | 7700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JP11110950 |
22 | 锌(mg/L) | 铅、镉、钒、磷等34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SL394.2-2007 | 7700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JP11110950 |
23 | 硫化物(mg/L) |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CSJFB004-2012 | SAN++连续流动分析仪08267 |
24 | 总氮(mg/L) |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UV-1800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060572 |
HJ636-2012 | |||
25 | 硒(mg/L) | 铅、镉、钒、磷等34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SL394.2-2007 | 7700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JP11110950 |
26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 水质总氮、挥发酚、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六价铬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分光光度法 | SAN++连续流动分析仪08564 |
27 | 石油类(mg/L) |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970-2018 | UV-1800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060572 |
4.3.4监测成果
(1)水质层:水质优劣程度指标可采用《遂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0年1-4月郪江(大英段)水质情况的报告》中的监测成果,详见下表。
表4.3-2 2020年4月郪江(大英段)水质情况监测成果表
监测单元 | 检测断面 | 控制河长(km) | 河长比重 | 水质成果 |
象山段 | 象山镇出境处 | 20.5 | 0.32 | IV类 |
县城上游段 | 县城体育馆处 | 5.9 | 0.09 | Ⅲ类 |
县城至工业园区段 | 采合湖电站上游 | 6.3 | 0.10 | Ⅲ类 |
溢流口上游 古柏溪汇入旁 | 2.9 | 0.05 | IV类 | |
工业园区至隆盛段 | 工业园区下游 | 6.6 | 0.10 | 劣Ⅴ类 |
隆盛镇上游赵家坝 | 5.6 | 0.09 | 劣Ⅴ类 | |
隆盛至回马郪江口段 | 明隆路大桥 | 4.2 | 0.07 | 劣Ⅴ类 |
郪江口 | 12.4 | 0.19 | Ⅲ类 | |
合计 | 64.4 | 1 |
水质变化趋势指标可采用近三年国考、国控点位水质监测成果,详见下表。
表4.3-3 郪江(大英段)2018~2020年国考、国控点位水质监测成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