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施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推进米、面、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引导,以传统大众型、地域特色型、休闲功能型产品为重点,开展营养主食的示范引导。推广以优质动物、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的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责任单位:县商务经合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
4.推广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加强对传统烹饪方式的营养化改造,研发营养健康型烹饪模式。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鼓励餐饮服务单位配备专(兼)职营养专业人员,推广健康烹饪与营养均衡配餐。(责任单位:县商务经合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
5.推动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开展食品加工工艺营养化改造,控制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用量和食物贮运过程中的营养损失。(责任单位:县经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经合局)
(五)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
1.实现营养健康数据共享共用。依托现有信息平台,开展营养与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协同共享环境、教育体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农业农村等领域的信息数据资源。推动“互联网+营养健康”服务,发展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信息技术产业。(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体育局、县经科局、大英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2.开展信息惠民服务。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与营养健康融合发展,推广个性化、差异化的营养健康电子化产品,为不同人群提供方便可及的健康信息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县经科局、县卫生健康局)
(六)开展营养健康知识宣教
1.加大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围绕国民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宣教需求,结合我县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编写科普宣传资料。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和渠道,定向、精准、及时、有效地将科普信息传播到目标人群,提升目标人群的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加强营养、食品安全知识科普队伍建设。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主动发挥媒体的正向引导作用。严厉打击和处置各种形式的谣言,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营养宣传,避免群众被错误营养信息误导。(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科协)
2.推动营养健康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以全民营养周、全国学生营养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等为契机,大力开展实地科普宣教活动。建立营养、食品安全科普示范工作场所,如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小屋、健康小屋等。推动将国民营养、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纳入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等考核指标。(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科协)
(七)实施营养健康重大行动
1.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
开展孕前、孕产期和婴幼儿期的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对孕产妇、婴幼儿进行营养指导。开展孕产妇的营养筛查、评价、干预和随访,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出生率。(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实施妇幼人群营养干预。继续深入推进农村妇女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和孕妇营养包干预项目。引导围孕期妇女补充叶酸、铁等多种微量营养素,降低孕妇贫血率。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推广应用儿童肥胖预防和干预适宜技术,预防儿童营养缺乏和超重肥胖。(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提高母乳喂养率,培养科学喂养行为。改善母乳喂养环境,在公共场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母婴室。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将母乳喂养纳入“爱婴医院”考核指标。实施婴幼儿科学喂养策略,宣传引导合理辅食喂养。加强对婴幼儿腹泻、营养不良病例的监测预警,实施婴幼儿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妇联、县总工会)
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加强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营养成分和重点污染物监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辅助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经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2.学生营养改善行动
推进学生营养就餐。按照满足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需求的食谱指南,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保障学生科学营养就餐。在推广应用《学生餐营养指南》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对校园及周边食物售卖的管理。(责任单位: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
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推进针对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工作,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营养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针对学生的“运动+营养”的体重管理和干预策略,对学生开展均衡膳食和营养宣教,增强学生体育锻炼。(责任单位: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
3.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