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科学指导。一是加强技术培训。着力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选择使用农膜。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使用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2个月的农用薄膜和生物降解地膜。二是推广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加大旱地新两熟耕制改革,减少早春玉米种植面积;三是推广替代技术。大力推广粮食作物集中育秧育苗、水稻直播、果园生草、秸秆覆盖栽培等技术,指导使用地膜覆盖机具科学覆膜,尽量减少地膜使用。四是推广替代产品。试验示范新型可降解地膜和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鼓励支持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新型物化技术产品的试验示范及使用,对应用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种植户给予适当补贴,逐步扩大其使用范围。
(三)完善回收体系。进一步深入推动农膜回收和再利用。一是设立回收网点。在各镇(街道)建立农膜回收网点,让农膜使用者减少销售处置环节,增加废旧农膜回收率;二是加强网点管理。对废旧农膜回收点实行台账管理,落实回收点有管理制度、有场地、有人员、有标牌、有台账“五有”制度,确保回收网点规范运转。三是开展实质回收。采取以旧换新、以奖代补、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鼓励各回收点开展代回收服务;采购服务,开展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促进废旧农膜规范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