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构建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对部职责范围内的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实体进行概念、逻辑和物理建模,形成自然资源在时间、空间、语义、管理、服务等方面一体化表达的实体模型。模型应准确反映出自然资源实体的时态、位置、数量、质量、生态五位一体的时空-属性关系。其中,属性符合调查监测指标,空间支持几何解析、测量和剖分,时间支持实体演变描述,从而有效支撑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及变化的科学表达、精准测定和高效分析。
考虑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实际情况,可根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要求进行统一建模,并分步骤开展数据建库。其中,调查监测成果以二维的点、线、面等方式记录信息的,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等构建的自然资源三维基底,获取自然资源实体的立体空间信息;若调查监测成果为三维方式,则构建包括点、线、面、体等几何特征的自然资源三维实体模型,直接记录自然资源实体的立体空间信息,数据模型支持自然资源实体信息的查询、检索与分析。
(三)网络运行环境
依托自然资源“一张网”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涉密内网部署运行,为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相关业务系统运行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撑。同时,通过业务网与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等进行非涉密数据下发与汇交,分别通过电子政务内(外)网、互联网为相关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三、数据资源内容数据
按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的结构,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分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地表基质、地下资源、自然资源监测等9类。每类数据成果的主要内容见下表。
表1 数据资源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