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是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支撑。围绕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七类自然资源,构建由一个主库、九个分库组成的国家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逻辑集成、立体管理和在线服务应用。
1.
国家级主数据库。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基于统一的空间基底,逻辑集成各调查监测分库,物理迁移和集成部分数据成果,建设国家级主数据库。国家级主数据库负责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负责连接各调查监测分库,负责调查监测数据的集成应用等。数据迁移内容在主数据库设计方案中明确。主数据库采取异地灾备、同城备份等形式,以保证数据安全。
2.
调查监测分数据库。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地表基质、地下资源和自然资源监测共9个分库。其中:土地资源分库负责基础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包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历年变更调查、耕地资源调查数据等;森林资源分库负责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草原资源分库负责草原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湿地资源分库负责湿地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水资源分库负责水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海洋资源分库负责海洋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地表基质分库负责地表基质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地下资源分库负责矿产资源、地下空间资源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自然资源监测分库负责自然资源常规监测、专题监测、应急监测等数据成果的集成建库管理。
各调查监测分数据库分别实现与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历史数据的整合集成。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将能够准确回溯自然资源的发生发育的演替过程,科学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历史调查监测数据库按照标准化要求,只进行库体质量整合,对不同数据库间因历史调查口径等导致的数据内容矛盾等不做处理。
(二)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通过构建自然资源时空数据模型,将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以自然资源实体为单元,按照地下资源层、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管理层,依次科学有序进行组织和管理,形成各类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层,在时间上的分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区,在业务上的逻辑关联。另外,模型也要为未来管理发展留有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