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财政所、社事办、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卫生院等部门
职责:负责开展全镇应急救援技术指导工作。负责调集、征用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
环境保护组
组长:杨雷
成员:派出所、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办公室
职责: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类别等情况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原则要求;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保障、救助支援;及时研究处理突发环境事件事项,向镇党委、政府和县政府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社会稳定组
组长:胡子书
成员: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派出所
职责: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展开应急维稳工作,强化对社会面的全面掌握,全力支援、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全镇社会稳定。
信息发布组
组长:徐青玲
成员:党政办、应急办
职责:负责制订新闻报道方案,组织新闻发言人适时向媒体发布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作好自救防护等知识宣传。涉外涉台的向县台办报告。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①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
②发布启动镇级相关应急预案的指令;
③组织应急力量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指派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指导现场应急处置;
④责成镇应急办向县委、县政府及县应急办和县级相关部门、报告情况;
⑤组织事件发生区域人员的疏散或转移;
⑥组织现场警戒和道路、水域等交通管制;
⑦组织对伤员的急救;
⑧组织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⑨组织协调应急救援通信、物资征调及其运输等保障工作;
⑩组织协调事件善后处理及恢复重建工作等。
(3)组织群众避险疏散
群众避险疏散的指令由镇指挥部下达(特别紧急情况除外),按属地管理、辖区负责的原则,各村(社区)负责组织辖区内所有群众(含企事业单位)到安全地点避险。
(4)避险场所
避震场所:镇中心敬老院、市场、各学校、各空旷地坝。
防洪场所:各地救生高台和高层建筑。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险场所:非污染区的防灾避险场所。
其他突发事件需疏散群众的避险场所:处于安全地带的防灾避险场所。
4.5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8小时内应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镇应急指挥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由镇党政办主任担任。镇党政办要及时掌握信息,分析舆情,加强与负责处置事件的镇应急办及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提出新闻报道意见,报经镇应急指挥长同意后向社会发布信息。
4.6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完成以及危险因素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报经县应急委同意并作出终止应急预案的指令后,由镇应急办通过新闻发言人宣布应急结束,解除预警及应急措施,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
5 恢复与重建
5.1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通过善后处置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确保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5.2调查和总结
法律、法规规定的部门按照有关程序组织或参与事件的调查处理,及时、准确地查清事件性质、原因和责任,总结教训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形成书面调查总结报告报镇应急办。
5.3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交镇政府按有关规定报经上级批准后组织实施。镇有关部门负责事后政府救济、司法救济、社会救助、个人救助。镇慈善分会要广泛动员和开展救助捐赠活动,并加强与上级慈善会的联系,广泛吸纳非政府援助。镇民政办负责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监督管理。镇分管领导要积极协调各保险机构及时派员开展受灾人员保险的受理、赔付工作。
6 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
镇组建2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分队,各村(社区)要建立10人以上的应急救援小组,同时要建立3—5人专(兼)职信息员队伍。
6.2经费保障
按照“分级负责,多方筹集”的原则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应急经费保障机制。镇政府负责本级应急经费保障机制建设,统筹安排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所需经费。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合理使用应急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6.3物资保障
镇政府要建立常备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所需的物资供应。应急物资由镇武装部统一保管,镇武装部要加强应急物资的管理,作好登记,防止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物资缺失或报废后报镇政府及时补充和更新。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储备必要的应急抢险物资。镇社事办负责组织协调救援物资的社会捐助工作。必要时,由镇应急指挥部向上级申请调拨救援物资。镇社事办负责做好事发地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水、电、气要素保障部门要做好各自应急保障准备工作。
7 监督管理
7.1预案演练
镇应急办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协调组织全镇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并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演练方案报县应急办备案。演习队伍包括专业应急人员、民兵预备役,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
7.2笪传和培训
镇应急办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在全镇中、小学普遍开设防灾、减灾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全民危机意识。镇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每年至少1次。
7.3责任与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