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1-1:慢作为成为乱作为“挡箭牌”。部分项目启动慢,常以时间紧任务重为借口,出现不按合同约定拨款等现象。如,2021年2个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灾毁农田修复项目合同约定预付款为总金额的40%(487.67万元),为应付检查实际预付款拨付60%(731.51万元)。
整改结果:长期坚持。
整改情况:
1.强化理论学习,筑牢廉政建设思想防线。召开了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警示教育。
2.强化风险防控,加大重点环节监督力度。深入排查项目建设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2个,制定防控措施4条。定期不定期检查工作中的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强化制度执行,树立风清气正廉洁形象。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定期对项目进行调度,严格按照制度和工程建设进度拨付款,避免资金拨付滞后,规范报销制度,加强资金核算。截至目前,安排专人对2019年以来项目资金拨付情况进行自查,未发现类似情况。
4.针对反馈“2021年2个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灾毁农田修复项目合同约定预付款为总金额的40%(487.67万元),为应付检查实际预付款拨付60%(731.51万元)。”问题。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期的拨款进度严格按合同约定拨付,项目已于2022年11月通过市级验收,项目正在工程审计阶段。截至目前,拨付资金占合同总价的80%。
5.印发了《关于县委第四巡察组巡察反馈问题以及书记“点人点事”问题相关责任人处理情况的通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
问题11-2:违规挪用项目资金。2022年,违规借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3400万元用于某平台公司日常运转;2021年挪用13.39万元项目经费用于发放2021年职工通信补助。
整改结果:未完成。
整改情况: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从全面预算绩效、资金拨付及专款专用等方面,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2.强化财务人员培训。组织计财股人员参加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财务专业知识培训,3-5月安排出纳黎韵涵到财政局跟班学习,5月22日—26日安排专项出纳蔡青参加全县财政业务专题培训,同时将财务知识学习纳入“能力作风提升年”专题培训内容。
3.督促还款规范账务。对违规挪用的项目资金3400万元,已与县国资金融局对接,督促顺泰公司(国有平台公司)归还欠款1600万元,余下欠款在年底前归还。对项目资金13.39万元发放2021年职工通信补助,已与财政预算股沟通协调,加强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平时积极对接,及时拨付经费,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4.举一反三严肃处理。对2019年以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未发现类似情况。对时任财务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
问题12:作风建设不严不实。
问题12-1:工作作风不实。领导干部存在“多干多错、不干不错”思想,习惯当“二传手”,主动担当意识不足。如,2022年乡村振兴项目衔接资金下达后,分工调整前后的分管领导都不愿主动牵头研究,导致未按时上报项目计划,影响全县工作进度。
整改结果:长期坚持。
整改情况:
1.强化理论学习。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等。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学习6次,举办年轻干部“1+1+1”“导师帮带”座谈会6期。
2.增强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调整领导班子分工,印发了《关于调整局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大农党组发〔2023〕8号),明确了职能职责。结合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以案促改”,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
3.强化正风肃纪。完善修订了《限时办结制度》《机关管理制度》《请休假制度》等制度。结合廉政机关建设,对干部职工工作纪律、工作效能、学习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印发通报5期。
问题12-2:解决群众诉求不力。部分干部职工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了解不透、解决不及时。如,2022年1-9月,处理12345热线599件,不满意件61件、打回重办13件,占比分别为10.1%、2.2%。
整改结果:长期坚持。
整改情况:
1.压实办理责任。印发了《重大活动及重大节假日期间信访维稳应急处置预案》《关于严格落实全国两会维稳安保工作信息日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开展“成都大运会”期间重点信访排查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同时,建立信访重点人员台账,严格落实五级包保责任,确保重点人员管控有效。
2.强化接访下访。修订完善了《信访工作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及时将来信来访和热线工单分送至各相关领导和责任股室,督促办理落实。将县热线办印发的热线简报转发至局信访热线群,让涉及的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同时,认真分析我局热线存在的问题,由各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带案接访下访,及时整改落实,提升工单办理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