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观看了《深渊》和酒驾等相关警示教育片5次,组织召开全系统警示教育专题会5次,35岁以下年轻干部廉政提醒谈心谈话会1次,邀请县交警大队到我局开展“酒驾”警示教育专题讲座1次,组织干部职工到大英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讲党性、扬正气、明底线”专题警示教育活动1次。
2.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以案促改”专项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实行定期“销号”制。紧密联系每个干部职工工作实际,进行了“以案促改”问题自查,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张清单”。2月22日,召开了“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全体党员科级领导认真剖析问题,扎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红脸出汗”的目的。
3.规范完善管理制度。完善修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加强因公出差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超前防范,从源头上规范好干部职工廉洁从政行为。
问题9-3:廉政风险点管控不到位。对重要风险岗位主动防范意识不强、防范举措不力,计财股股长、畜牧站站长等个别高风险岗位已超10年未轮岗;抓早抓小不到位,未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022年以来先后有7名科级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主动向县纪委监委交代收受红包礼金问题等案例发生,个别当事人接受巡察谈话时未如实反映上述情况。
整改结果:长期坚持。
整改情况:
1.排查廉政风险点。以“防范在前、预警在先”为出发点,认真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工作,推进反腐倡廉关口前移,共排查风险点121个,制定防范措施321条。
2.轮换高风险岗位。对个别高风险岗位已超10年的中层干部进行摸排并轮换。先后对计财股股长、各镇畜牧兽医站站长26名同志进行了岗位调整,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廉政风险。
3.开展“以案促改”专项活动。制定了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研究部署了2023年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召开了受处分干部集中谈心谈话会,集中观看了《家训》《深渊》《让生命无限》专题警示教育片,到县法院旁听了何时雨案审理。邀请了县交警队到我局进行了“酒驾”专题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到大英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讲党性、扬正气、明底线”专题警示教育活动。
问题10: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有差距。
问题10-2:农资发放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发放的化肥、种子的数量、种类等无统一标准,2022年发放的马铃薯种子“烂地”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整改结果:长期坚持。
整改情况:
1.加强发放监管,保障发放到位。从项目方案制定、发放规则、特殊情况下物资处理、适用范围、监督管理等方面规范了惠农物资发放机制,加强基层执行监管,保障农资发放有章可循。
2.分析“烂地”原因,明确努力方向。一是2022年,年度气候特殊。从7月-9月中旬之前,长时间处于高温干旱状态。9月下旬,出现阶段性大雨,时间持续到10月上旬,造成阶段性高温高湿,特别不利于晚秋洋芋播种。二是从种植季节要求来看,秋洋芋的最佳播期又在9月中下旬,客观上造成播种期和当时的生产条件极度不匹配。三是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我们组织群众在晴天适时抢时下种,虽然同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重点跟进等方式加强配套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终因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部分种子处理欠到位,群众技术措施落实欠到位的情况下抢时播种。最终造成马铃薯种子“烂地”现象较为突出。
3.举一反三,加强技术指导。一是邀请川农大专家、省农科院专家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小春粮油生产开展技术培训。召开大春生产现场会,对大春生产技术进行专门培训,印发技术宣传资料1万余份。二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根据农时季节,通过现场会、点对点指导、邀请专家等方式,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30余次。三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大在线指导力度,将重点技术、防灾减灾措施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提高基层群众的知晓率,确保诸如马铃薯种子“烂地”现象少发生、不发生。2023年以来,先后在线发出提示信息100余条。
4.针对反馈“2022年发放的马铃薯种子‘烂地’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
问题11:工程项目廉政堤坝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