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工作任务
|
责任单位
|
|
卫生行政部门
|
组织实施大英县结核病防治规划,制定结核病防治工作年度计划
|
县卫生健康局
|
|
将结核病作为重大疾病纳入卫生工作计划,实行目标考核
|
|||
成立结核病诊疗质量控制专家组,定期对医疗机构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相关管理工作开展考核
|
|||
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集定点医疗机构、疾控中心沟通协调结核病诊疗、管理环节
|
|||
协调发改、财政、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争取财政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
|
|||
定点医院
|
建立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健全领导机构;制定结核病诊治管理方案,明确相关科室工作职责
|
县人民医院
|
|
制定院内报告、转诊工作制度和定期自查制度、奖惩制度,非结核病诊治科室发现肺结核一律转诊到结核病门诊开展诊断治疗
|
|||
每年开展医务人员的全员培训,增强肺结核防治意识
|
|||
开展感染控制,为就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防止院内传播
|
|||
为结核病门诊配备1名以上相关专业的临床主治医师和1名护理人员,门诊量较大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医务人员数量
|
|||
在教育培训等方面向结核病防治人员倾斜,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制定结核病防治骨干人员、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
|||
将结核病门诊纳入重点专科建设计划
|
|||
制定并完善结核病门诊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专业人员工作积极性
|
|||
结核病门诊
|
位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具备紫外线等必要的空气消毒设施设备,诊断室、留痰室,候诊区域布局合理、标牌标识明显
|
||
制定相关工作制度,醒目处张贴结核病诊治流程,公示国家结核病治政策,告知相关检查、治疗手段和费用等
|
|||
具备与省级、市级医疗机构开展有远程会诊医疗服务能力。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与结核病专报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
|||
设置独立的结核病患者住院区域,配备必要的感染控制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制定传染性患者住院治疗管理制度
|
|||
实验室
|
设立独立的结核病实验室,建设标准符合国家二级生物安全要求,制定实验室工作、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
|
||
具备开展痰涂片显微镜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设备和条件,并常规开展工作
|
|||
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具备相应工作资质
|
|||
建立同结核病门诊、病房、疾控中心、上级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反馈机制
|
|||
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完整记录
|
|||
接受现场质控盲法复检考核,结果为合格
|
|||
疾控中心
|
协助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计划,开展总结、评估
|
县疾控中心
|
|
每季度开展结核病监测分析、提出防控意见和建议,及时、完整、准确上报相关工作报表。
|
|||
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
|||
定期对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防治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
|
|||
指导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及时处置散发疫情
|
|||
将结核病防治科纳入重点专科建设计划
|
|||
实验室
|
结核病实验室建设标准符合国家二级生物安全要求,有实验室工作、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
|
||
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对定点医院实验室工作的质量控制,质控文件齐全,记录完整
|
|||
现场质控盲法复检考核合格
|
|||
定期对定点医院实验室人员开展培训和指导
|
|||
|
每年开展医务人员的全员培训,增强肺结核防治意识
|
县卫生健康局
|
|
对发现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患者要及时进行疫情报告,向定点医疗机构转诊
|
|||
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
|||
基层医疗机构对转诊未到位的疑似患者进行追踪
|
|||
基层医疗机构对确诊患者落实服药管理
|
(三)落实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