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是否有乡镇(街道)灾害类地图:乡镇(街道)灾害类地图是指展示乡镇或街道防灾减灾概况的空间地图,包括灾害危险性图、灾害风险图、隐患点分布图和应急疏散图等,这些图可以是由专业部门绘制的,也可以是乡镇(街道)相关人员绘制的非专业地图。若乡镇(街道)有上述任何一种地图,填“是”,否则填“否”。
其中:
灾害危险性图:指根据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结果绘制的展示乡镇(街道)危险性大小空间分布的地图。
灾害风险图: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绘制的展示乡镇(街道)风险大小空间分布的地图。
隐患点分布图:指根据隐患排查结果,标注乡镇(街道)隐患点位置、类型、大小等内容的地图。
应急疏散图:指标有应急避难所、应急疏散路径等内容的空间地图,主要用于灾害发生时乡镇(街道)居民的应急疏散。
8. 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方式:指乡镇政府(街道办)接收上级行政部门或专业机构发送的灾害预警信息,包括①电话;②微信;③网络系统;④其他。
9. 灾害预警信息传达方式:指乡镇政府或街道办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达给辖区内各社区(村)的方式,包括①电话;②微信;③网络系统;④其他。
10. 灾情信息上报方式:指乡镇政府或街道办将辖区的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上报给上级行政单元的常规方式,包括①电话;②微信;③上报系统;④其他。
11. 近3年编制或修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数量:近3年编制或者修订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包括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总数,若在近3年内,编制了某一个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又对此预案进行了修订,则应急预案的数量记为1。
12. 近3年针对自然灾害启动应急响应次数:根据预案,近3年启动本级自然应急预案总次数,若没有启动或者本级没有应急预案,则填0。
13. 上一年度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次数:上一年度由本级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总次数。
14. 上一年度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参与人次:参与上一年度本级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居民(不含工作人员数量)总人次。
15. 乡镇(街道)综合减灾工作经费保障方式:乡镇(街道)综合减灾工作经费,包括用于乡镇(街道)防灾、减灾、救灾的各类资金(如防灾场地建设、系统建设等)的各类经费;经费保障方式包括:①纳入财政预算;②一定额度内,随支随报;③无;④其他(具体填写工作经费保障方式)。
16. 上一年度防灾减灾救灾资金投入总金额:乡镇或街道上一年度投入的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工作的总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