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部门(单位)聚焦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认真组织、持续推进,逗真碰硬纠作风顽疾、补能力短板,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开展、高质量落实。现将部分单位先进工作经验印发如下,供大家学习交流。
县经科局用心用情用力当好民营企业“服务员”。 (1)用心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由班子成员带头对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包保,动态掌握企业需求,建立企业明细台账,研究出台《关于推动2023年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的通知》《关于推广工业产品“大英造大英用”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地、销售等问题,护航企业稳产达效。 (2)用情落实,确保惠企政策见效。建立“政策直通车”,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交心会、政银企对接会等活动5场,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累计兑付企业发展奖补资金4700余万元,成功帮助3家企业获得“制惠贷”贷款3400万元。 (3)用力推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用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从科技创新、升规入统等方面给予业务指导,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力争2023年新增转企升规入统企业91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
县经科局走访企业
县经科局到企业开展帮扶工作
县司法局“学、实、干”结合,助推“两年”活动走深走实。 (1)“学”字当头提能力。突出“因材施教”,高质量举办“尚法讲堂”5期,邀请专家讲授业务政策与知识技巧,为司法行政干警“充电蓄能”,练好为民服务“基本功”。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技能大比武,能力素质大提升”活动,不断强化社区矫正队伍专业化建设。 (2)“实”字为要惠民生。联合成立全省首家专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公益机构—大英县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站,通过“中心服务+法援服务+属地服务”方式,为农民工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咨询、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成立以来,已接受法律咨询100余人,办理法律援助26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87万元。 (3)“干”字为先抓效率。围绕中心大局,落实法治护航职责,提升法律供给能力,审查《大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110份,提出审查意见建议62条。以提升人民满意度为执法目标,立足执法监督职能,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县司法局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
县司法局普法工作进企业
县农业农村局“三化”并举,着力提高干部能力作风。 (1)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搭建“线上+线下”教育阵地,用活学习强国、钉钉群、微信群、研讨会“四位一体”学习教育平台,深刻领悟学习10轮次,举办年轻干部导师帮带座谈会、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会6期。(2)制度化开展廉政教育。结合“以案促改”,利用职工会议、党组扩大会、“三会一课”等开展党性教育5次,对照自查,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组织观看《深渊》等警示教育片5次,到大英警示教育基地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1次,进行集体廉政谈心谈话会5次,开展作风督查3次,通报批评4个股室(站)、处理干部职工4人次。 (3)规范化推进项目建设。聚焦“粮油”“蔬菜”园区两大重点,整合产油大县项目、园区培育资金、专项债等政策资金,充分利用绿色蔬菜加工产业集群项目,加快推动与吉峰集团合作,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力争第二季度新入库项目7个3.2亿元,在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确保全年农业农村投资增长10%以上。
县农业农村局导师帮带座谈会
现代粮油园区建设现场
综合执法局打好组合拳,努力淬炼高素质队伍。 (1)深学细悟,凝心铸魂强根基。依托知识竞赛、“一周一夜学”活动和县委党校“学习讲堂”“业务知识讲座”等载体,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先进典型示范讲和专家团队深入讲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干部理论学习4次,切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见实效。 (2)结对帮带,精心育苗促成长。建立“1+1+1”导师帮带模式,确定帮带对象8人,制定工作计划5个,措施13条,通过“实践课+竞技场”,敦促青年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提升,同时每月开展1次“双向互评”,精准考核“师徒”帮带成效,实现经验上传、生活上帮、业务上带、作风上督,倾力打造城市管理人才蓄水池。 (3)严监紧管,筑牢防线改作风。通过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以案促改等形式,持续强化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红线意识。召开“以案为鉴,强化作风”警示教育会,把“写在纸上的教训”变成“刻在心里的敬畏”,真正使党的纪律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倾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城市管理“铁军”。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警示教育
县综合执法局进行知识竞赛
盐井街道“亲民”举措实现新窗口服务“零距离”。 (1)设施“亲民”。为充分体现亲民化理念,提供更加贴心服务,新中心对大厅设计、桌椅摆放、上墙资料等设施进行了科学布局,设置1个导办台、8个工位、3个填单台、8张休息沙发,厕所、饮水机、母婴室、应急通道应配尽配,全面打造一流阵地品牌。 (2)服务“亲民”。为进一步加强窗口人员作风建设,推动政务服务高效运行,新中心购置排号机1个,8个工位全部设置排号系统、群众满意度测评系统,设置民政、人社、退役军人、农民工服务等45类高频服务事项,新中心建成以来,共受理办结群众来办事项3万余次,实现群众零投诉,满意度达100%。 (3)回应“亲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升级服务理念,广泛收集整理群众诉求、建议各类反馈意见20余条,升级服务设施2处,反馈意见采用率达85%,为实现“一窗办、就近办、跨区办”服务目标汇集群众智慧。
盐井街道新便民服务中心阵地
工作人员“亲民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