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大英河 摄影杨跃华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为今后长江经济带发展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更好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大英县共有大小河流62条,其中省级河流1条(涪江),市级河流1条(郪江),县级河流13条(含3条纳入县级河流管理的镇级河流),镇级河流47条。已建水库18座,在建水库1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含在建1座)、小(1)型水库6座、小(2)型水库9座;设计输水流量达1立方米每秒的渠道15条。
近年来,大英县委、县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将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为总抓手,布好“河长制”全局,下好“棋盘上每一子”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全县210名各级河长,把“绿水青山”的重担扛在肩上,尽职履责,奋战在笫一线,大英的河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岸绿了,水清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显著提升。
大英河属于琼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大英县蓬莱镇吊脚楼村,流向自东北转西南,流经蓬莱镇榕桥村、卓筒井镇骑龙寨村、东山村、秀才村、关昌村、吴家桥村等地,在卓筒井镇为干屏村出境后入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再注入安居区麻子滩水库,属长江上游水系支流, 全长约11.62km(含支流)涉及全县7个村,1个社区,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属于县级河流,涉及流域人口1.76万人,是大英县过境的一条重要河流,大英河的治理是大英“河长制实践的重要内容。
2020年11月,琼江从涪江流域划出与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共同考核;2022年7月18日,遂宁市总河长会议在大英召开,市委书记李江带领各区(县)、市级有关部门到大英河开展现场巡河;2022年7月21日,省政协副主席、琼江省级河长杜和平组织召开琼江流域河长制工作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增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清醒认识琼江流域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突出重点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确保治理工作实效。遂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皮国平,遂宁市河湖管理保护中心主任杨林及相关领导、专家多次深入大英河第一线,调研指导大英河河长制工作。
构建“1+2+3+N体系 站位高远,方能终极到达。
推动大英河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为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贡献大英力量,是大英县委、县政府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县委书记、遂宁市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兼)胡铭超,县委副书记、县长唐紫薇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沉下身子,沿河调研;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大英河县级河长唐鑫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大英河治理和管护工作,解决有关具体问题。按照《大英河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工作方案》,建立了大英河“1+2+3+N”责任体系(即1名县级河长,2名镇级河长;村级河长+协作单位+牵头单位;N名水污染防治技术员、涉河工程技术员、农业农技技术员、雨污管网技术员、检察官、警长、法律工作者、种植养殖业主、群众代表等),为治河护河提供了有力保障。 落实“专班十大举措” 有了部署,就有落实。上有考核、下有监督的制度体系,大英河涉及的各级各部门自觉担起了治河的工作责任。
为推动大英河水生态环境尽快改善、水环境质量尽快提升,大英县组建工作专班,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大英河县级河长唐鑫为组长,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大英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执法局、融媒体中心、卓筒井镇、蓬莱镇等为成员单位。经县级河长多次组织会商,县河长办组织现场踏勘,形成了大英河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工作十大措施。压实镇村两级河长责任,加强日常管护保洁,保持河道水面岸线干净整洁。采取临时措施,防止澡类大量滋生繁殖,积极改善提升河道水质。加强藕田、柑橘等农业种植、虾田等水产养殖行为日常监督管理,倡导生态种养植,严控农药、化肥及其他药品使用量。设置隔离沟渠,种植生态水生植物过滤排水,严控藕田虾田污水直排入河。积极引导种养殖户和老百姓退藕还稻。引导沿途蔬菜基地、水果基地开展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在临河位置种植生态植物隔离带或开挖生态导流沟渠,吸纳残余化肥农药。在河道沿途栽植水生净化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岸水环境。通过寸塘口水库渠道,适时补充河道生态流量,改善水质。积极包装专项债项目,实施工程措施开展局部清淤,完善优化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等。加强河长制工作宣传引导,在大英河沿途设立一码举报,有奖举报,让沿途老百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监督者。探索推广镇村河长制管理新机制新模式,逗硬考核,严格奖惩。 打好河道整治 “组合拳” 治河先治岸。2022年9月启动实施大英县乡村振兴之乡镇污水管网提质项目一标段建设工作,对卓筒井镇、玉峰镇场镇排水管网进行优化改造,项目开工时间2022年9月,预计建成时间2023年7月,总投资2890万元。已完成卓筒井镇新建、改建污水管网约2公里,改造入户支管约1公里,探管清淤约6.3公里,非开挖修复约32个点位。
治岸必治河道。2022年大英河完成卓筒井镇污水主管网约4.98公里;投入1.5万元,新建5处浮岛式净化水质水生植物景观。投入1.2万元,新增加增氧机9台。投入28.34万元,对大英河蓝藻进行治理。投入64万元,修建三级拦河堰150米,用于隔离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放养育苗1.2万余尾,净化水质改善能力;投入5400万大英河河道治理项目,已被市、县发改部门列为重点项目。
植入“解放模式”。2022年以来,大英县开始试点实施基层河流管护“解放模式”推广工作,积极构建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湖库管护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协同作用,切实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四川省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推广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今年在所有设有村级河长的行政村(社区)开展“解放模式”全面推广。通过不断建立完善村级河流管护体系,切实提升农村河流治理水平,打造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一河清流,一路欢歌。
通过治理,大英河水质检测均为三类水质。在大英河畔的卓筒井镇为干屏村以宋代卓筒井非遗文化为核心,结合万亩桃花十里桃园场景,打造了中国唯一的宋井文化主题旅游体验小镇“宋井桃源”,宋井桃源项目以文物保护+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为主题,拟分期建设宋驿、宋村、宋节、宋舣四个点位,内含管咸市、小桃气、盐卤汤池、研学基地、桃醉原乡等旅游业态,集听、玩、食、赏为一体,让游客体验穿越宋代的繁华夜市。大英河的治理,带来了优美的水环境,依托“宋井桃源”的财气,大英河的治理带动了老百姓的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血液”。(白波 张其建 杨跃华 戴雄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