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趣”大英,欢乐享不停!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搜索

《寻古中国·古蜀记》:太阳神鸟金饰背后隐藏着哪些动人传说?

大英融媒 发表于 2023-6-13 18:18:33|来自:四川遂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1.png


太阳神鸟图案

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在四川成都街巷楼宇间随处可见

这个符号从何而来?

它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动人传说?


图片2.png


2001年2月8日

金沙村

位于四川成都西北郊外

一座沉睡三千年的古遗址

在此地一处施工现场重见天日

太阳神鸟金饰也惊现世人

 

图片3.png  

 

太阳神鸟金饰

厚度0.02厘米、含金量94.2%

镂空工艺复杂精细

外圈有四只神鸟展翅飞翔

环绕着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太阳光芒

仿佛能看到古蜀人的精神世界

其精湛的制造工艺

展现出金沙时期已具有较为发达的社会分工

 

图片4.png  

图片5.png  

 

 

“金乌负日”

源自《山海经》之记载

神鸟金乌,栖息在扶桑神树上

每天托负着太阳,从东极飞往西极

古蜀先人仰望鸟儿展翅翱翔

想象着太阳也要拥有双翼轮转

 

图片.png  

 

太阳神鸟金饰

蕴藏着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密码

内层的十二道光芒

可能代表12个月份或时辰

外圈的四只鸟

可能代表4个季节或方向

体现着先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图片7.png  

图片8.png

 

作为古蜀黄金文化的代表性发现

金沙遗址

面积约5平方公里

它面积庞大、区域功能完备

共出土300余件黄金制品

是目前中国商周时期发现金器数量最多

器型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

金沙会是古蜀国的又一座王都吗?

 

  图片9.png  

图片10.png

 

金冠带和金杖

都有以鱼、鸟、箭、人头为图案元素的纹饰

金面具和金面罩人头像

都有相似的造型风格和耳洞

金沙小立人和三星堆大立人

都有极其相似的高冠和手势

太多的类同,金沙和三星堆一定有着某种联系

 

图片11.png  

 

从时代来看

三星堆比金沙稍早存在

至商代晚期到西周前后

三星堆逐渐衰落

金沙缓慢发展崛起

成为古代蜀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图片12.png  

 

木耜,形似铲子

是用来翻土的农具

出土于金沙遗址生活区

以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

是目前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商周时代木质农具

也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兴盛的重要物证

 

图片13.png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

第四代蜀王杜宇重视农耕

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农业发展

学者推测金沙都城可能存在于第四代蜀王杜宇时期

金沙祭祀区还发现大量植物种子遗存

以及较多的稻谷、少量的粟和黍

还有豆类、水果种子

这表明以稻谷为主的食物结构

在成都历史非常悠久

 

图片14.png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

金沙遗址还发现大量家养动物骨骼

古蜀先民以农业生活为基础

也掌握狩猎、捕鱼、畜牧等多种谋生手段

 

图片15.png  

 

1985年

成都蜀都大道十二桥路发现的文化遗存

按惯例命名为十二桥文化

它成为古蜀文明发展的又一高峰

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600年间

金沙或为蜀王统治下的政治、文化中心

也是迄今已知西南地区面积最大

堆积最丰富、出土器物等级最高的遗址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金沙还出土了上千根古代象牙

祭祀区内存在一个象牙坑

由上至下共计八层象牙

这些象牙有何用途呢?

 

图片18.png  

 

肩扛象牙人形纹玉璋

该玉器出土于金沙遗址

上面刻画着两组人像

他们头戴高冠、方耳方颐

身着长袍、肩扛象牙

其图案与三星堆“祭山图玉边璋”类似

展现古蜀人用象牙祭祀的盛大场景

古人认为象牙拥有镇住水患的力量

经常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

 

图片19.png  

 

研究人员对象牙进行DNA鉴定

结果显示它们属于亚洲象

数千根象牙需500头雄象

如此多的象牙从何而来?

或为异域商队带来的交换物品

或当时蜀地环境适宜大象栖息生存

古象牙保护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

 

图片20.png  

 

与三星堆出土各类文物不同

金沙至今尚未发现大型青铜器

仅有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神态动作相似的小青铜立人

和数量少、体量小的几件铜人像

几件和三星堆相似的铜鸟、铜牛以及铜器零件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考古学家推测这一时期

或由于铜料匮乏难以制作

或由于宗教祭祀活动方式的改变

也由于金沙文物发掘时间短、数量少

 

图片21.png  

 

金沙出土的3000多件玉器

由于种类丰富、数量多

在中国考古史罕见

玉璋数量大为目前全国考古遗址之最

这些玉料来自何方?

四川龙溪玉早已成为古代玉料产地之一

通过多次产源地调查

金沙玉器材料

可能来自成都平原西北山区龙门山一带

 

图片23.png  

 

兽面纹玉钺

其兽面纹采用双勾阴线雕琢而成

是商周时期中原青铜器典型纹饰

说明金沙时期蜀地与中原文明交往密切

 

图片24.png  

 

十节玉琮

金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其身姿温润灵动

器身由九条细小横槽分割成十节

每节雕刻有简化人面纹

转角刻有左右对称的小圆圈

一处神秘图案里

人物头戴装饰、长袖飘逸、翩然起舞

或表现着当时的祭祀状态与场面

 

  图片22.png  

 

十节玉琮在用料、做工和纹饰上

与其它金沙玉器有很大差异

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身世?

 

1936年,杭州良渚镇

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此地出土的玉器

代表着当时中国玉器制作最高水平

良渚玉琮

拥有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内圆外方形状

是古人用于祭祀的一种礼器

人面纹是良渚玉琮最显著的纹饰特征

 

 

  图片25.png

 

考古学家运用类比学方法

认为十节玉琮具有良渚文化晚期的典型特征

相隔1000多年、1000多公里

可能通过人群的迁徙与流动

在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中埋至金沙

 

  图片26.png

 

在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

古蜀文明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此出土的玉器、铜器碎片、陶盉等

与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紧密

古蜀文明与其他文明有着密切的交往

 

 

  图片27.png

 

根据挖掘清理和提取的众多文物

考古学家还原了金沙遗址全貌

这座王都地理位置优越

物质富庶、丰饶发达

为何金沙会消失在时间洪流中? 

 

通过检测遗址中树根的保水量

以及秋枫树的堆积情况

研究人员证实成都平原的洪涝灾害由来已久

肆虐的洪水冲没了金沙

却开启了古蜀文明的另一段辉煌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杜宇手下的大臣鳖灵善治水

第四代蜀王效仿中原尧舜禅位于鳖灵

开明王朝则由此发轫


图片28.png  

 

6月13日CCTV-1晚22:30档

《寻古中国·古蜀记》第四集《璀璨金沙》

让我们踏上沉睡千年的土地

追溯那段神秘绚烂的历史

体验辉煌灿烂的古蜀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 主题

    3224
  • 回复

    3224
  • 积分

    10391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