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象山花锣鼓:叮当叮当迎新年

大英融媒-肖冰雪 发表于 2024-7-14 17:34:04|来自:浙江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倍速

173359ai1joj1woxc2z1v7.png
173359toi2xzg7x7hgu4xn.png

非遗传承·随新所愿

173359bgayh5eh5ha3yvf5.png
173359tcuycnninyiouina.png
173400c228jw1khore9l90.png
173400w7fpp7wr9zn9aoqn.png
象山花锣鼓是一支流传于大英县象山地区古老的原生态情景音乐,由“打”、“唱”两部分组成,方言土语、唱打交融,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是与生产劳动相伴而生的四川汉民族民间歌鼓,堪称蜀地汉民族文化中最古老的活态遗存。

象山花锣鼓有点像川剧锣鼓,但其音响强烈、节奏鲜明、花样多变,又为川剧锣鼓所不能及。象山花锣鼓演奏由大锣、大鼓、马锣、钹组成,演奏时灵活多变,其常与唢呐、胡琴、笛子等乐器配合演奏,形成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不同的曲牌,常用曲牌八支,也叫八种打法,包括青蛙跳水、倒插种等。

象山花锣鼓乐班因一般靠家传或同族组队,故地域特色十分突出,但流传地域不广,曾沉寂很长一段时间。截止2014年,流传于世的“象山花锣鼓”曲牌只有15首,象山当地仅5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勉强能演奏,堪称四川古乐“活化石”。

2004年5月,大英县境内发现一本清代象山花锣鼓乐谱,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且保存完整的锣鼓乐谱,全书共记录了90多首失传多年的四川古乐曲牌。眼下,大英县十分重视象山花锣鼓的抢救,建立了象山花锣鼓研究队和演出队,节日、庙会时都有相关演出。2007年,象山花锣鼓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3400r4q4q904qrl49no0.png
173400pvww8or6iialfuyy.png
173400pzykokqbyosk69x9.png
为了保护文化源头,大英政府从社区中调取了文艺骨干,让他们跟随非遗传承人进行学习,组建一支专攻于传承原生象山花锣鼓的队伍。此外,象山镇本地教育界近年来还积极培养年轻继承者:例如象山小学开设的花锣鼓培训班,象山幼儿园组建的娃娃花锣鼓队,力图打造老-中-青的传承结构,源源不断地为象山花锣鼓注入新的力量。
象山花锣鼓登上愈来愈大的舞台,获得愈来愈多奖项,甚至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让原本只流传于象山镇地区的象山花锣鼓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 主题

    2025
  • 回复

    2023
  • 积分

    6537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