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大英融媒 发表于 2024-5-23 15:14:10|来自:四川遂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jpg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全诗为五言绝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映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贾岛,生于公元779年,卒于843年8月27日,唐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自号“碣石山人”。 唐代诗人,人称“诗奴”。


        约在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贾岛因生计无落,于北岳恒山出家,法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在韩愈的劝说下,约在元和七年(812年)还俗,并首次参加了科举,但最终落第。其间,“推敲”的故事便源自于他与韩愈的首次相遇。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九月,因诽谤罪,被贬做遂州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相当于如今政府办主任职务,故被称为“贾长江”。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词句锤炼。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著有《长江集》,其中“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便是该集《题长江》中的名句,描写长江县多雨的天气后,明月山静穆中许多星星闪烁之下。



贾岛,行走在大英的“苦吟诗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以松为友,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提到贾岛,这位晚唐的“苦吟诗人”,在垂暮之年,来到大英,就此结下不解之缘,贾岛的长江县三年主簿,给大英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文化记忆。


主政大英 才华横溢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时内任尚书仆射,外为诸镇节度使的令狐楚在文宗面前力荐岛才,终放任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九月,贾岛赴长江任所,时年已58岁。长江县治所一抹平川,后依明月青山,前临涪江秀水,长江明月,碧水清风唤起诗人不竭的创作激情,使之诗作达到巅峰。


        长江任所三年,著有《长江集》十卷,《长江小集》三卷,《诗格》一卷,存诗四百余首。《题长江》是他的千古力作。“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将治所、长江、明月、诗人三物一人融为一体,给人以明净、空灵的自然美感。


为官清廉 两袖清风


        诗如此,人如其诗,长江任三年,政绩卓著,随朝廷钦差邓尚书率众新开涪江,避水患,引江水以浇稼禾,使县民受益。贾岛为官清正廉洁,三年任满,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40)迁任普州(今资阳市安岳县)司仓参军,只有书籍箱笼,别无它物,两袖清风。百姓结对欢送,至十里长亭,见岛之身影消失于视野仍不愿离去。唐武宗会昌三年(843),贾岛死于任所(卒年64岁),全国诗坛震动。各地诗人数百自发前往吊唁。


享负盛名 后世缅怀


        贾岛诗作盛于中唐,成名于晚唐、五代。《中国文学史》将其列入韩(愈)孟(郊)诗派,在中国诗坛享有盛誉,为后世诗人所崇拜。自晚唐、五代至宋、元、明、清一千多年间,千百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出资捐物,在长江县治建造贾公祠,贾岛诗词碑林,祭扫吊怀,步韵唱和,诗词碑林频添新作。


        据不完全统计,从晚唐到五代就有不少诗人寄诗赠他;死后先后有数十名诗人到过长江县并留下怀念贾岛的诗作,形成“晚唐诗人会聚长江县”的壮观景象。正如闻一多在《论贾岛》一文中说:“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其间又生出几多悲壮的故事。晚唐诗人李洞仕途失意,往吊贾岛留诗碑林,滞蜀不去,贫病交加,抑郁病死蜀中。宋代崔毅崇拜贾岛求为长江薄,任满不去,嘱嫁人:“吾他日葬此山(明月山,葬贾岛处)足矣!”及殁,果如其言,今贾岛墓侧有崔毅墓,贾公祠内有崔毅雕像。大英新立,即在县城新区建贾岛街,以资永久性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 主题

    899
  • 回复

    899
  • 积分

    3098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