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英县坚持科学统筹、分类指导,聚焦流动党员、老党员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三新”党员“覆盖面”拓展难、“参与率”提升难“两难”问题,采取“三三”工作法推动各类群体有序开展主题教育,切实以主题教育成效为“大美大英”建设充电赋能、凝聚合力。 搭建“三类课堂”,确保流动党员“不流学”。线下课堂“同步学”。联动党员流出、流入两地,制发党员《活动证》《报到介绍信》,邮送主题教育“必学礼包”500余套,确保党员有处可学、有书可读。寄发《致大英籍在外党员的一封信》、学习温馨提示短信3000余份(条),依托成都、佛山、西藏等地13个流动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20余次。指尖课堂“灵活学”。搭建“24小时”网络课堂,依托“大英组工”媒体平台和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微”渠道,定期推送主题教育有声书、音视频等学习内容33篇,确保党员“一键上网”可看可学。建立“远程联学、结对帮学”机制,分辖区片区、行业领域配备学习联络员,开展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督学研学200余次,确保学习进度实时掌握、效果及时校验。实践课堂“交流学”。坚持将“学习课堂”搬到“实战一线”,利用“中秋”“十·一”等返乡时机开展流动党员“回乡行”活动,组织200余名回乡党员深入象山书院、“宋井桃源”、“乐享土门”等地“寻访”活动,为流动党员“补课”“充电”,推动党员互学互动、互促互进。 构建“三学机制” ,确保老党员“不掉队”。“上门送学”有温度。充分考虑部分老党员行动不便、年龄偏大、集中学习困难等实际情况,整合力量组建177支“送学服务队”,开展送书到家、送学上门活动250余次,将“流动党校”开到家门口,与老党员一并学报告、议变化、谈感受、话未来,覆盖老党员810人次。“结对帮学”有深度。注重发挥青年党员、老党员的独特优势,在朝阳社区试点建立“青老联动”机制,以“青助老、老带青”结对帮学35对,“‘青’情助学”激发青年党员的使命感,“结对帮带”增强老党员的归属感。发挥离退休老党员“传帮带”作用,在“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座谈会,引导老党员分享入党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将党的创新理论讲“细”讲“实”讲“活” ,并围绕党建引领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等建言献策,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服务促学”有力度。依托大英县“老年大学”组织开展公益课堂送教活动,开设诗歌朗诵、歌舞合唱、手工制作等兴趣课程。组织老党员参与政策宣传宣讲、邻里矛盾化解、种植技术帮带等志愿实践活动50余次,推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社区服务共治模式。 坚持“三位一体”,确保“三新”党员“不缺位”。 “谋”实一步推动部署落地。制发《全县“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近期重点工作提示》。针对业务不熟不精、动作不严不实等现实问题,盐井街道将13个“三新”群体划分为7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派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主题教育在基层落实。“学”深一层强化理论武装。督促行业(综合)党委发挥统筹作用,每月制定学习计划,开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引导党员紧密联系岗位职责开展理论学习。依托“大英同城快递党员群”“大英县党员货车司机交流群”等推送主题教育“有声书”“音视频”,倡导“每日一听”。整合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快递员之家、零工市场综合服务体等各类阵地,组织先进劳模、优秀党员宣传宣讲20余场,广泛开展读书分享交流、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干”好一行服务中心大局。依托行业党建联盟开展“互访互学”,每次明确一个议题集中研学,围绕行业发展难题建言献策,收集意见建议60条。在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中开展“ 我为行业献一策”“我为群众办一事” 活动,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网格小事“ 随手帮” 等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在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等方面突出作用,累计发现并处理问题110余个。组织网络主播、货车司机等群体党员开展“ 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比奉献” 活动,选树“推介达人”“ 卡车先锋”“先锋车队” 等先进典型30余个,助力特色农副产品产销物流一体化运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