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力点是什么?翟刚:我们将围绕七个方面重点发力。在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发挥好四川制造业的独特优势,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引导企业和各类创新联合体开展基础工艺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一批战略性关键基础产品。
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方面,抓实制造业招商,深化与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产业合作,精准招引一批“填空式”企业、落地一批“补充型”项目,带动引进一批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和优秀团队。
在统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全面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全覆盖行动;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催生新经济、新业态;专项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6G、元宇宙等未来产业,促进核医药、无人机等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
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方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赋予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骨干企业更多创新资源调配权、技术标准制定领导权,提升企业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话语权。
在梯度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方面,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深入实施“贡嘎培优”行动,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培育本土总部型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产业链“领航”企业,做强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加快推动韧链强群发展方面,目前,我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正在加紧制定,拟采用“赛马”的方式,从2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遴选一批重点培育,并力争再创建若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本质安全发展方面,依托清洁能源优势,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乘势而上高质量发展锂电、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应用和支撑产业,打造一批零碳工厂、园区。
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精准发力”的过程中,如何将国家所需和四川所能结合起来,更好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鲁荣东:四川是资源大省,这是我们最突出的优势所在。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我认为两个方向是重要着力点。
一是清洁能源。千河奔流成就中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四川正加快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及其支撑产业、应用产业,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
二是初级产品开发。四川被定位为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初级产品供给不只是提供原料,四川还需要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推动初级产品合理开发利用,把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进行更好开发利用,为全国的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柳江:从长虹的发展历程来看,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和国家战略、国家需求紧紧绑在一起。这应该是所有企业寻找发力点的核心所在。
举例来说,结合国家“双碳”目标,抢抓全球“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机遇,长虹将新能源领域也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基本完成了从材料研发、产品制造、智能装备到回收利用一体化战略布局,电源系统、电池材料、电池装备等产业链核心技术能力孵化培育全面展开。
周庆葭:四川能源资源丰富,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节点和源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给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既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将进一步推动四川特色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型能源体系是什么?我认为,从电源结构来讲,清洁能源、新能源占整个发电侧能源的比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从用户侧讲,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有显著的增长,当前四川省正在积极拓展电能替代广度和深度,计划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此外,能源数据化、智能化程度应当有显著的提升,建立高效的“源网荷储”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