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强调,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大英县深入贯彻省委全会决策部署,立足本地优势,探索创新油气融合特色发展机制,大力推进能源化工产业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打造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为高质量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2023年上半年,全县能源化工产值同比增长38.4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超过70%。 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一是规划引领。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规划建设总投资1255亿元、占地2.22万亩,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两大产业横向融合、纵向延伸为重点,推动实现“油头化尾、减油增化”。聘请中国石化联合会等机构编制基地《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加强与经信厅、自然资源厅等部门沟通合作,基地成功纳入四川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全省“三区三线”重大项目图层。二是精准招引。精准招引化学新材料企业11 家,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通过云招商,与空气产品投资等链主企业洽谈,成功签约金尚环保20万吨/年生物航煤等项目10个、协议总投资235亿元。同步引进危废处理、能源开采服务等下游企业,贯通从源头油田开采服务到尾端炼化、以及危险废物处置的完整生态工业链。三是强力推进。与华西集团、中化集团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基地建设和运营。建立“1+1+7”组织体系,党政主要领导任建设指挥部组长,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7个专项小组负责规划建设、搬迁安置等工作。成立县属国有企业,全面负责土地报征等前期工作。 二、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一是科技支撑。实行“科技
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四级
梯次培育模式,县双创智造产业孵化中心成功备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2年以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瞪羚企业1家,全县能源化工企业已拥有国家授权专利327项、发明专利39项。支持企业与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技术攻关、
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项,柔性引进专家团队20支、中国工程院院士3 名,打造苏博特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创建全省第三批院士(专家)产业园。二是人才驱动。印发《大英县支持绿色油气化工产业人才发展九条措施》,技术人才最高可享受生活补贴3500元/月,本地首套房一次性安家补助18万元。2022年以来累计吸引高精尖团队和领军人
才 50余人,落实生活补助、安家补贴等各类津补贴157万元。充分发挥干部专业学科优势,集中抽调11名化工类专业干部参与基地建设。三是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推进数字化仓储改造,更新智能降尘、空压降噪等智能化设施设备。2022年以来累计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5个、补助资金1000 余万元。推动信息技术与能源化工产业深度融合,12家企业获两化融
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证书。围绕数据感知、采集、汇聚、分析应用等领域,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打造数字工厂、智能车间3个。 三、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一是龙头培育。积极培育壮大
龙头企业,帮助盛马化工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全面完成战略
重组;组建盛马化工全面复产专班,协调解决原料供应、安
全环保等困难问题,4 月恢复生产,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贸易收入恢复回升。全力协助中腾能源解决证件办理问题,推进安全问题整改,重新恢复生产。二是绿色转型。持续优化
园区配套、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安全标准,增强园区承载力。建成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危化品综合停车场、封闭管理系统
等,组建全市唯一化工应急救援队(大英),大英红旗化工园
区获批全省首批化工园区。建成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完成
工业污水处理厂扩能,工业废水实现 100%收集处理,园区
年处理各类危废物 7 万吨,大英经开区入选全省唯一国家“十
四五”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三是政策支持。出台《关
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
见》等系列政策,全力以赴支持企业首发上市、技改扩能,境
内外主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最高一次性财政奖励 200 万元,项
目建设投资最高补助 200 万元,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最高补助300 万元。去年以来,累计兑付县级财政扶持奖励资金 7300万元、减税降费 7800 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