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烟火气里的治理温度:花园街社区的民生答卷

大英新闻 发表于 昨天 22:25|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英融媒体(记者 谭芳 张林果)“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朴素承诺,正在花园街社区的烟火日常中生长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从“花样邻里馆”里的欢声笑语,到“红色物业”带来的生动蝶变,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正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层内涵。

走进花园街社区打造的集学习教育、儿童托管、养老护理、文艺娱乐、身心栖息为一体的“五社联动综合体”——“花样邻里馆”,五大功能区的联动并非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一场治理理念的革新。引进的 24 家社会组织与 5 个小微创业平台,共同编织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受益”的生态网络——政府搭建舞台,社会力量填充资源,让居民在家门口收获获得感。

托管中心里,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或专注做手工,或静心看书,安静的氛围中流淌着轻松愉悦的气息。

【花园街社区居民 胡雨权:我在比心托管每天都非常开心。这里有好吃美味的饭菜,老师特别好,我结交了很多的好朋友,每天快乐都不一样。不但有科学实验、手工,还有园外体验,特别好玩。寒假我还会再来。】

图书室内,读者坐在窗边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安静中自有一份充实与惬意在悄然蔓延。

【花园街社区居民 张鑫:我寒暑假经常来社区共享书吧看书学习。这里有饮水机,也有微波炉,还有空调。环境也非常安静的舒适。并且我还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认识了不少朋友,还做了一些实事,心里面很充实。】

“花样邻里馆”日均 200 人次的服务流量,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群众用脚步投出的信任票,让“服务下沉”从抽象概念化为具象温暖。

老旧小区治理曾是基层工作的“硬骨头”,“服务低价必低效”的恶性循环,让居民与物业陷入双输困局。当社区党组织牵头的“红色物业”进驻时,观望目光的背后,是对打破困局的期盼。

水晶城小区的蜕变给出了答案:规范停车位上的整齐车列、无死角清洁的公共空间、连根拔除的墙角杂草,这些细节里藏着治理的密码。“党建引领+商业经营+公益运作”的模式,破解了可持续性难题—— 适度商业收益反哺公益服务,既保证物业存活,又让“质优价廉”从愿景落地。

【花园街社区居民 吴中明:红色物业入驻后,我们小区不光绿化搞得更好了,小区里的犄角旮旯都扫得干干净净,垃圾也清得及时,小区里面的停车也规范了,现在住的很舒心。】

当每一项举措都回应着群众的期盼,每一次创新都扎根于烟火人间,治理便有了最深厚的土壤和最持久的生命力。

【花园街社区党支部书记 李正文:红色物业通过智慧物业+商企联盟+一刻钟生活和就业服务圈,来为居民配送、家政维护维修,还有就是我们的养老护理提供基础性服务,及时解决居民通过点单、派单和我接单的模式为居民解决就近、救急、救难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 主题

    1959
  • 回复

    1958
  • 积分

    6144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