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融媒体(记者 杨博文 王茜 杨小丫)在大英县金元镇江柏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她将“驻村”二字刻进田垄地头,把“为民”情怀融入民生细节。从机关办公桌到乡间泥土地,这位带着忐忑踏上驻村路的女书记,正以产业破局的智慧、基建攻坚的韧性、民生兜底的温情,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2024年8月,初到江柏村的王斌面对陌生的田野也曾忐忑不安。但组织的信任让她迅速转换角色。顶着酷暑,她在90天内走遍大半农户,在与村民拉家常、聊农事中,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到“村里一员”的身份蜕变。这种转变背后,是对基层治理逻辑的重新认知。 【江柏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斌:面对这种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挑战,内心还是充满了担忧与不安的。但我深知,这是组织给予我的信任,也是一次锻炼机会,我觉得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老百姓真正缺啥?盼啥?王斌翻着厚厚的工作日志,从家庭收入到产业困境,从灌溉难题到出行不便,每一笔都浸透着对村民的牵挂。 【江柏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斌:走访窜户就成了我那段时间的日常,通过与老百姓的这些交流,我对村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春天,王斌邀请县农业专家和本土“田秀才”进园培训,如今果园已焕发新生。 【江柏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斌:今年开展了修枝、施肥、开园等管理工作,这“阳光1号”已经开始挂果了,从挂果情况看,比去年要好。】 去年夏天,王斌顶着高温为234户在村家庭送上“清凉”物资。今年初,她带领村“两委”用4个月时间打响水利攻坚战,重启了3、4组500米老水渠、修复5组柯家湾206米老旧水渠、整治1800米江关咀水库灌溉主渠,赶在大春生产前让水流进稻田。 【江柏村村民 陈绍德:今年为抽这个水,杨书记、王书记他们不辞辛苦,晚上跑白天跑,太阳再大也往抽水这里跑,跑来看,为我们群众排忧解难,他们对百姓做了尽心尽职的责任了。】 与此同时,王斌盘活的村集体资产闲置鱼塘,为集体经济创收8万元,落地的滴灌项目让300亩耕地告别“靠天吃饭”,村民贺华东的生态肉牛养殖更在她的牵线下打开销路。 【江柏村村民 贺华东:我们杀第一个牛的时候确实没找到销路,最后遇到王书记介绍每家每户,开起清单,每家多少,王书记就帮我们送过去,确实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帮了大忙了。】 江柏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斌的身影,正成为新时代基层奋斗者的生动剪影。她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的蓝图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脚踩泥土的丈量、心系万家的坚守,让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出新的可能。 【江柏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斌:不少老百姓反映晚上出行的时候,路上黑黢黢的,希望安上路灯。我到各大帮扶单位去汇报情况、争取资金,计划今年底前给村上主要的村道路、社道路都安装上太阳能路灯,预计全村85盏灯。】 从产业振兴的“操盘手”到民生改善的“急郎中”,王斌的驻村实践折射出新时代驻村干部的多维角色。在她看来,驻村不仅是“驻身”更是“驻心”。当她用企业资源为村民对接销售渠道时,是在搭建城乡要素流通的桥梁;当她带着土专家进果园培训时,是在进行技术赋能的知识传递;当她为一盏路灯奔走协调时,是在守护乡村夜晚的安全与温情。 【江柏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斌:我的驻村工作还将继续,后面,我将继续扎根基层,不断努力,利用好我的所学、所知,为村庄的发展谋划,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设好江柏我的第二故乡村。】 在大英广袤的田野间,无数个如王斌般的驻村干部正以脚步为笔、以汗水为墨,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愿景,在田垄间愈发清晰可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