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纪检干部驻田间 践行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大英新闻 发表于 5 天前|来自:四川遂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英融媒体(记者 刘环宇 张林果 肖冰雪)在大英县卓筒井镇转轮村的乡间小道上,一辆黑白相间的电瓶车时常穿梭其间,骑车人正是大英县纪委监委派驻转轮村的第一书记——刘红宇。自2023年9月驻村以来,这位从纪检监察战线走来的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嘱托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村情,以实干温暖民心,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

初到转轮村,刘红宇便以“认门”为起点打开工作局面。他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摸清底数,随后带着笔记本深入田间地头,聚焦脱贫户、低保户、监测户等特殊群体开展走访。三十多个日夜,他的足迹遍布8个村民小组,不仅实现113户脱贫及监测户全覆盖走访,更在草图上逐户标注位置,最终绘制成200:1比例的全村地理位置图。

【大英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刘红宇:这张图最大的用处就是让当时新来的我能尽快熟悉每户情况,揣着它独自走村串户。以前得靠村民村干部带路才能找到的偏僻住户,现在照着地图就能轻松找上门,半天就能完成一天的走访量。】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驻村期间,刘红宇始终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关键抓手。他通过“三会一课”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村党员干部逐章逐句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动“明法纪、知敬畏、守规矩”成为村干部的行动自觉。

在民生领域,刘红宇始终以务实作风破解群众 “急难愁盼”。他带领工作队顶烈日、冒风雨常态化入户,通过坝坝会、群众大会精准收集诉求,积极向县上各单位争取项目资金,为村民建提灌站、解决断头路等问题。同时,他还为贫困群众和大病患者争取粮、油等物资,让惠民温度直抵人心。

【村民 朱丽君:我对刘书记他们这个工作队啊非常的了解,他经常带着他工作队,再大的天气都要跑到那个队上去,下队入户,特别那些贫困户、低保户,解决那些个疑难愁盼的问题,是实打实的,他可以做到倾听,可以和那些老百姓长期的沟通。】

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造血”关键。刘红宇领办千亩集体产业,带领村民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通过对接帮扶单位、派员单位食堂及员工采购拓宽销路,近两年来实现净收益10余万元;盘活闲置村小学资产出租,年增集体收入2万元。他同步扶持当地琼华家庭农场,助力对接市场资源,推动“土疙瘩”产出“金效益”。

【大英县琼华家庭农场负责人 袁佳:我们是2014年进来的,我们的背靠投资方是一个上市公司,他的目的就相当于和我们形成一个订单的合作,保证他们桌上的食品安全。我们土地现在是承包土地,折合成标准面积过后是大概是350多亩,我们主要生产的就是粮油类、蔬菜,养殖方面就是猪和鸡。我们固定的员工现在是15、6个,每年子这个农时季节,也就是抢农时的时候,零散务工可能要用几百个。】

在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刘红宇同样精准发力。今年以来,他推动新增低保21户19人,落实雨露计划6人,帮助15名村民完成残疾、慢性病认定,为10户脱贫户、监测户申请防贫保理赔7万余元。通过村集体产业优先用工、争取公益性岗位、转发企业用工信息等方式,带动30余名脱贫户就业增收11万余元。

【村民 朱丽君:他在我们这个村上,虽然说是第一书记,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他带领着他这些工作队啊,长期入户,他们自己做饭、自己买菜,可以说给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从纪检监察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身份在变,为民初心始终如一。如今的转轮村,道路宽了、产业兴了、民心暖了,而刘红宇和他的工作队,仍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接续奋斗,用实干践行着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 主题

    1865
  • 回复

    1864
  • 积分

    5846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