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融媒体(记者 王力 龚小梅 张林果)“军装穿在身上,是保家卫国;责任扛在肩上,是振兴乡村。”这是隆盛镇王家堰村驻村第一书记彭波常说的一句话。2023年8月,这位从部队转业到县政府办公室不到三年的“老兵”,主动请缨奔赴乡村振兴一线,用军人的坚韧与担当,在乡土间书写着“退伍不褪色,驻村守本色”的动人篇章。 初到王家堰村,彭波放下机关干部的“架子”,扑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两个月内走遍全村每条田埂、每户农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入户路坑洼”“堰塘失修”等村民诉求,成了他推动工作的“作战地图”。 【村民采访:彭书记刚进村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进行走访坐访,问寒问暖的,有啥子问题都叫我们提出来,有啥问题反正都给我们解决,我们认为这个年轻人是给我们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 2024年6月,当彭波得知脱贫户冷明华在西藏务工突发高原反应昏迷,他第一时间紧急协调,开辟救助“绿色通道”,助其渡过难关。 【冷明华母亲 何首碧:冷明华出事故还是彭书记和村干部都帮助我们去捐款那些,彭书记是个好人好书记。】 当走访中了解到7组两口堰塘长期漏水,导致150余亩农田“靠天吃饭”时,彭波积极奔走,成功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28万元进行维修,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题。 【王家堰村第一书记 彭波:我驻村以来,走村入户的时候7组的老百姓给我反映说两口堰塘长期漏水,一到栽秧子季节,没有水。】 他的行动力同样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600余米破碎路的整治,终结了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历史;成功引进50头西门塔尔肉牛,让牛棚的“哞哞”声成为村产业兴旺的序曲。2024年7月,洪灾冲毁2组入户桥,他带领团队争分夺秒,仅用25天就完成了修复,以“军人速度”守护了村民的出行安全。 从“橄榄绿”到“泥土色”,变的是衣着,不变的是初心;从机关到乡村,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担当。彭波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续写着一名老兵的忠诚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