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以健康之体魄,助中华之复兴;以健康之承诺,建大英之大美。健康大英,我们在行动! 主持人:生命不止,健康不息。健康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健康大英》,我是主持人梓羽。 春天里,含苞待放的花蕾总让人期待,但若花儿在寒冬便匆匆盛开,不仅易被风雪摧残,还可能因透支养分而早早凋零。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近年来,我国儿童性早熟发病率逐年攀升,数据显示,目前约有53万儿童面临性早熟困扰,然而许多家长对此仍缺乏足够的认知。性早熟不仅会导致孩子骨骺过早闭合、影响身体正常发育,还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今天我们请到了大英县人民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康蓉,带大家一起了解孩子性早熟。 主持人:康医生,您好! 医生: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性早熟?康医生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吧。 医生:医学上,女孩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8.5岁前睾丸增大、长喉结或变声,即可诊断为性早熟。 主持人:孩子性早熟在身体变化和行为异常方面通常有哪些表现,能举个具体案例说明吗? 医生:身体变化:身高突然“猛长”(年增超7厘米)、出现腋毛/阴毛、女孩内裤有分泌物。 行为异常:情绪敏感、抗拒身体接触、突然在意隐私。 案例:9岁的朵朵因乳房胀痛被同学嘲笑,变得沉默寡言。就医后发现,她因长期食用长辈提供的“增高补品”,导致骨龄超前2年。 主持人:我们说孩子性早熟是一种病,那它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的影响呢? 医生:1. 身体代价 身高“先高后矮”:骨骺提前闭合,成年身高可能比遗传潜力低10-15厘米。 疾病风险增加: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甚至成年后乳腺癌风险升高。 2. 心理创伤 自我认同混乱:身体发育与心理年龄不匹配,产生羞耻感或焦虑。 社交困境:被同龄人孤立或遭遇校园欺凌。 主持人:听了您刚刚讲这些危害,我们才知道原来性早熟这么严重,那康医生,有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孩子性早熟呢? 医生: 1. 饮食陷阱 高糖高脂炸弹:炸鸡、薯条、含糖饮料导致肥胖,脂肪细胞促进雌激素分泌。 激素“刺客”:反季节果蔬(如冬季草莓)、养殖水产(过量促生长剂)、塑料包装中的双酚A(BPA)。 盲目进补:蜂王浆、雪蛤、动物胎盘等含外源性性激素。 2. 环境与习惯 光污染:夜间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内分泌。 信息过载:短视频、社交媒体中的成人化内容,过早刺激心理性成熟。 3. 意想不到的风险 妈妈的护肤品:含雌激素的面霜、精油被孩子误用。 二手烟:尼古丁可能干扰儿童内分泌系统。 主持人:针对孩子性早熟问题,在饮食、生活习惯方面,您有什么预防建议给到我们大家吗? 医生:1. 餐桌上的智慧 多吃:当季蔬菜(菠菜、西兰花)、低升糖水果(苹果、蓝莓)、优质蛋白(鱼类、豆制品)。 少吃:加工肉(火腿肠、培根)、蜂蜜、滋补类中药(如黄芪、冬虫夏草)。 小技巧:塑料饭盒避免加热,改用玻璃或不锈钢餐具;果蔬浸泡10分钟去除农残。 2. 生活习惯调整 运动:每天跳绳500次或打篮球30分钟,延缓骨龄进展。 睡眠:保证10小时黑暗环境睡眠(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产品)。 心理防护:过滤成人化信息,用绘本解释身体变化(推荐《乳房的故事》《小威向前冲》)。 3. 定期监测 画生长曲线:每月测量身高,发现年增长>7厘米及时就医。 洗澡时观察:自然检查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发育 主持人:如果怀疑孩子性早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何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呢? 1、就医准备 挂儿童保健科,检查骨龄片、性激素六项、B超(子宫/睾丸)等。 记录孩子饮食、接触史,便于医生判断诱因。 2、治疗选择 中药调理:针对假性性早熟,改善体质。 GnRHa针剂:真性性早熟常用方案,每月注射抑制激素分泌。 心理干预:学校沟通+家庭支持,帮助孩子接纳自我。 主持人:好的,感谢康医生的科普。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作为父母,我们既要避免通过盲目进补干预孩子的正常生长节奏,也无需因过度焦虑采取不当干预措施。建议通过科学预防风险因素,理性看待生长发育规律,用爱与耐心守护属于他们的花期。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我是你们的朋友梓羽,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