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驻村更“助村”,乡村更振兴

大英融媒 发表于 2024-10-28 09:56:58|来自:四川遂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


2021 年 5 月驻村伊始,我便通过入户走访,踏遍了得鱼沟村的每一户人家。讲政策、听心声、问需求、解难题、话发展…… 从机关干部 “转行” 成为第一书记,角色虽变,“战场” 更贴近基层,但 “一直在路上” 的初心始终未改。玉峰镇得鱼沟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郑瀚林如是说道。

095657uff99ccg897wg2gf.jpeg


095657qei81e3dnnb35bi2.jpeg


095657xm2meuc6cu2db2gz.jpeg


095657t07c6laxdaq28ffx.jpeg


入户走访

  

图片

在 “普政策” 中 “传播好声音”

图片

095657rzaddz0h5a0df1wp.jpeg

下社收集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下社收集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



下社收集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


身为第一书记,郑瀚林毅然扑下身子,融入群众之中。他常身着 “小马甲”,怀揣 “口袋书”,手持政策 “明白纸”,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详细解读防返贫监测、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政策,努力让每户都有一名政策 “明白人”。同时,他将群众面临的问题挖掘出来,意见建议收集上来,探索的经验总结出来,并一一记录在 “入户台账” 上,切实做到摸清下情、把握内情、了解外情,进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通过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那些原本存在 “等靠要” 思想,有时甚至不配合村里工作的 “困难户”,如今纷纷主动咨询相关政策。郑瀚林每月都会组织当地群众召开院坝会,分享非法集资知识、溺水安全宣传等案例。今年以来,共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咨询、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 20 余件。

图片

在 “先行者” 中 “勇当领头雁”

图片

095657spflihupgi070fks.jpeg




为贫困户发放跑山鸡苗


村里之事千头万绪,每一件都牵动着郑瀚林的心。“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这句话常挂在他嘴边。他积极争取帮扶单位资金,解决水泵、电线等物资问题,同时升级改造水渠,修建山坪塘,有力保障了村民的饮水问题,也确保了农用耕地的及时灌溉;面对道路出行不便的难题,他带领村 “两委” 先后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推进道路拓宽、硬化工程;他还与村两委一起为村民代办养老年审认证、学生作业打印、残疾证办理、医疗保险及养老报销代缴等事宜…… 三年来,先后完成社路灯亮化、道路扩宽、修建入户路、山坪塘、集体仓库,维修损坏水渠和路面,鱼米之乡农田排灌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图片

在 “带民富” 中 “稳步向前行”

图片


095657z8rnk286xxng89kn.jpeg

095657jerred3jorrs377o.png

和村两委收割集体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得鱼沟村四面环山,似椭圆形盆地,土壤土层厚,水库下游、傍水能力强。基于此,郑瀚林与村两委商议,继续推广大豆-玉米间作套种模式。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他们将村中 350 亩撂荒地复耕后间种大豆玉米,让 “荒地” 变 “良田”,同时带动了全村对撂荒地的复耕复种。2023 年,村集体种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 350 亩,油菜 300 亩,集体经济收入达 39.08 万元。此外,他们还紧抓大英 “鱼米之乡” 项目建设。得鱼沟村于 2023 年 10 月开始建设 “鱼米之乡” 稻渔轮作基地,总面积 1000 余亩,引进大英县虾语稻甜养殖技术公司承包经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村两委的积极推进下,基地生产已逐步走向正轨,计划一年生产两季虾一季稻,小龙虾亩产 300 斤,水稻亩产 1100 斤以上。


和村两委核对化肥项目

095658ouii68xyqxixl8sf.jpeg





 驻村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郑瀚林始终牢记自身使命与任务,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他坚定地表示:“乡村振兴潜力无穷,大有可为。” 未来,他将持续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用一份份切实可感、触手可及的民生答卷,稳稳地托起村民的幸福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 主题

    3288
  • 回复

    3288
  • 积分

    10607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