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落实化肥农药“两减”见行见效。据县统计局发布,全县化肥使用量由2018年的2.0783万吨(折纯,下同)降至2020年的2.0156万吨,降低3.02%;农药使用量由2018年的151吨降至2020年的134吨,降低11.26%,实现减量控害目标。(一)落实推广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综合防控等新技术,建设绿色综合防控示范园面积1.6万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面积25万亩,推广使用有机肥面积7.4万亩,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二)落实定点监测户。在全县各镇均衡设立150户定监测点,通过典型户的定点监测,把握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三)落实生态缓冲隔离带建设。通过在临河区种植绿肥、需肥需药量少的豆科作物或腾退耕种自然复绿等方式,在郪江沿岸大英段建立“双控”示范点5个,50米宽生态缓冲隔离带4处6.78公里,带动63.5公里两岸临河50米内自然复绿,扎紧化肥农药流入水体的最后一道关口。
(县农业农村局 供稿)
大英“四三”联动 守好群众“粮袋子”。(一)锁定三个目标“守红线”。一是锁定发展目标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布局的核心工作,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利用工作机制。完善县、镇、村三级书记抓粮食生产责任制,将落实“米袋子”责任、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情况纳入“三农”年度目标考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二是锁定年度目标落实生产任务。先后出台了《关于抓好2021年小春生产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2021年大春生产及生猪稳产保供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2021年撂荒地复耕工作的通知》,将全县的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镇(街道)、村,将工作措施落实到田土地块。2021年,全县粮食作物任务面积59.98万亩,较2020年增加1.37万亩。三是锁定规划目标守好耕地红线。围绕“两区”“三线”划定,适度超前谋划未来15年乡村规划建设,积极优化乡村“三块地”空间布局。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以“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为抓手,集中清查耕地违法违规建设、改变耕地用途现象,排查全县13161个大棚,不漏一户,实现全覆盖,依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二)走实三条路径“保播面”。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带动。发挥村“两委”组织作用,统一流转本村撂荒地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代耕代种,采取前三年免土地租金,三年后农户选择自耕自种或继续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按市场价格支付土地租金的方式,先后在河边镇、卓筒井镇等部分村试点,复耕600余亩。二是引进业主流转建基地引领带动。积极对外宣传大英农业产业优势,招引工商资本下乡流转撂荒地复耕。抢抓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县机遇,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发展种养业,通过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复耕11801.83亩。三是推行“公司+村委+农户”三方共耕。依托国有农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物资供给、村委负责日常管理、农户提供撂荒地经营权的模式,实施复耕,产出收益按村委30%、公司30%、农户40%的比例分配,实现合作种植2000余亩,近年来复耕面积3.4万亩。(三)推动三个提升“优质效”。一是提升种植技术调优粮食结构。适当增加红薯、水稻、玉米种植面积,推行“增、间、套、围”等多种高产高效利用耕地模式,增加复种指数。推广优良品种,优化作物结构,因地制宜调减低质低效作物,充分利用幼龄果园、旱地改制预留行,发展小杂粮,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全年粮食产量预计较2020年增加0.38万吨。二是提升农业水平做优推广体系。大力推广优质杂交稻保优提质绿色高效栽培、旱地新两熟制大豆轻简高效绿色生产、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化等技术。今年来,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0余次,培训种植业主6000余人次,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600余次。三是提升产业布局培优产业基地。突出粮食生产核心,将发展优质粮油作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全面优化“十四五”“1+3+6”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加大特色产业基地改造升级力度,优化粮油基地,对于经济效益低下的经果林,及时腾退,聚力发展粮油主业,扩大粮油生产规模。(四)聚力三大支撑“强保障”。一是聚力引资强化项目支撑。截至2021年6月底,全县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9.38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引进中化集团共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按照国家级产业园标准在玉峰投资2000万元先期共建粮油粮油产业核心园区5000亩,辐射带动河边、象山、蓬莱推动现代粮油园区建设。二是聚力服务强化政策支撑。用好耕地地力补贴、农技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群众种粮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打通粮食生产“最后一公里”,兑现农业机械补助153.564万元。三是聚力培育强化主体支撑。以培优做强厚裕粮油龙头企业为抓手,发展粮油培育延伸优质粮油产业链条。以鼓励发展优质粮油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499家、家庭农场1025家,发展龙头企业15家,流转耕地20万余亩。
(县农业农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