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采取联合收获机械收割粉碎或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直接粉碎方式,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并通过机械旋耕、翻耕作业,实现秸秆就地还田(秸秆还田量为干重300kg—500kg/亩,辅以施入纯氮肥3kg—6kg/亩,调整土壤 C/N 比)。
3.推广秸秆集中堆沤还田技术。利用田间地头空地或在田间地头开挖积肥凼,将秸秆收集堆垛,施用秸秆腐熟剂,泼洒人畜粪水液(鲜秸秆、粪水按1:1配比),加盖黑塑料膜或用挖坑的土将肥堆覆盖封严沤制,集中堆沤腐熟还田。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其中:秸秆还田占60%以上,全县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五)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打造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施肥方式转变。全面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畜禽粪污染综合利用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科学施肥技术,以点带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1.推广施肥新产品、新机具。推广高效水溶肥料、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肥料增效剂、土壤调理剂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按照农机农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推进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施肥方式,推广氮肥深施、磷肥集中施用、水稻侧深施肥等技术,逐年提高机械施肥比重,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
2.推广水肥一体化施肥新技术。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施肥量、养分配比等对比试验,摸索优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参数,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灌、枪施等技术,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现代粮油园区等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的园区,配套建设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墒情监测等设施设备,推广先进适用的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升科学施肥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3.加大高效施肥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结合高产创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模式集成,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技术攻关区、熟化区、成果转化区,集成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
(六)推进肥效(墒情)调查监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