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文件 政策文件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中共大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大英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 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2020-11-13 16:21|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18| 评论: 0|来自: 中共大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摘要: {"原始ID":"d6893fd21f6f4cfa95ccab36023a9544","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1日","发布者":"大英县政府门户网","文件编号":"中共大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大农领〔2020〕7号 

      
中共大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大英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
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现代农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县级有关部门: 
    为做好我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大英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2020-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大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20年11月1日  




大英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为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大英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和省农业农村厅《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关于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四川省家庭农场培育计划(2019- 2022年)》文件精神,加快培育我县家庭农场,推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户主体。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小农户为主要发展群体,同时支持返乡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市下乡新农人自愿自主创办家庭农场。
坚持适度规模。经营规模遵循《大英县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模标准,或农产品年销售收入下限为10万元,上限为500万元。
        坚持市场导向。在经营规模、运行模式等方面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坚持政府引导。着重做好对家庭农场的教育培训、扶持激励、监管规范等工作。
         坚持示范引领。发挥家庭农场示范标杆作用,辐射带动家庭农场绿色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成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农旅融合。结合家庭农场产业发展实际,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展农业产业发展链,提升产值。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按照培育、规范、提升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推进家庭农场“一组一场”为目标,以做实培育工程和示范工程为抓手,强化土地、财政、金融三大支撑,突出系统化培训、精准化帮扶、常态化管理、多元化互动“四化”服务。通过三年创建,加快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至2022年底,基本实现“一组一场”(以合并后村民小组计),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计划财务、产品质量等管理更加规范;农资供应、农机服务、技术辅导、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政策咨询等服务机制更加健全;生产扶持、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用水用电用地等政策措施更加完善;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实现我县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年度目标
        2022年底,全县新增家庭农场706户,家庭农场达到1156户,示范场达到380户(其中省级示范场38户、市级示范场114户、县级示范场228户)。(详见附件4)
        2020年,在265个村民小组新增家庭农场268户,在60个行政村新增示范场78户(其中县级示范场40个、市级示范场30个、省级示范场8个)。家庭农场达718户,示范场达129户(其中县级示范场72户、市级示范场33户、省级示范场24户)。(详见附件5)
        2021年,在217个村民小组新增家庭农场219户,在32个行政村新增示范场126户(其中县级示范场78个、市级示范场41个、省级示范场7个)。家庭农场达937户,示范场达255户(其中县级示范场150户、市级示范场74户、省级示范场31户)。(详见附件6)
        2022年,在188个村民小组新增家庭农场219户,在18个行政村新增示范场125户(其中县级示范场78个、市级示范场40个、省级示范场7个)。家庭农场达1156户,示范场达380户(其中县级示范场228户、市级示范场114户、省级示范场38户)。(见附件7)
        四、工作内容
       (一)建好“一个平台”。依托我县畜牧行业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大英县新型经营主体综合管理平台》,将全县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地理分布、生产管理,经营销售、动植物保护、技术指导等全部纳入系统管理。
        (二)完善“两个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体制机制,确保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抓落实。二是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
       (三)完成“三个一批”。新培育一批。每年新培育家庭农场200个以上,总量达1156个以上。规范提升一批。争创省、市、县三级示范场分别达38个、114个、228个,示范场总数达380个以上。发展壮大一批。做大做强现有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联合场5个以上。
       (四)提升“四个占比”。县级及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占比达32%;家庭农场经营耕地占比达32%;种植养殖循环配套场占比达52%;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场占比达71%。
       (五)塑造“五个典型”。进一步健全完善家庭农场与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机制,努力形成“村集体+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村集体联盟+家庭农场联盟”“专合社+村集体+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村集体+专合社联盟+家庭农场联盟”“专合社+村集体+家庭农场联盟+农户”等典型模式,推动家庭农场做实做强,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形成成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力争塑造5个以上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提炼1个省级示范农场典型案例。
       五、重点工程
        (一)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工程。 培育对象。 根据家庭农场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优先支持在没有培育类和示范类家庭农场的镇(街道)、行政村、村民小组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工程,把符合条件的小农户优先培育成为家庭农场。 规范培育工作。 根据《大英县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综合考虑主导产业、家庭农场主的学历和年龄等因素,建立培育项目的储备、评选、监管、验收等全流程管理制度。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一年项目建设任务和当年项目建设储备工作。 精准培育内容。 纳入培育工程的家庭农场,实行“2+1”培育时间安排,即“两年创建加一年提升”,重点扶持家庭农场适度扩大规模、引进良种、完善基础设施、购置生产性装备、建设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基础能力提升。 精准 辅导帮扶。 制定《大英县家庭农场辅导员管理细则》,优先把培育对象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范围,纳入家庭农场辅导员服务范围。从党政领导干部、农业行政干部、农技员、农业类业务骨干中精心遴选家庭农场政策和技术辅导员,一名辅导员可以指导多个家庭农场,支持辅导员采取“1人牵头、拼盘组团”和双向选择等方式,重点对培育类家庭农场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发展计划等持续跟进指导。 落实 目标责任制 。每年末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家庭农场辅导员服务评价,考评优秀的予以奖励,不合格的予以调整。对培育合格并达到标准的家庭农场,优先作为示范场评定备选对象。
       (二)实施家庭农场示范工程。 完善标准。 结合《大英县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大英县县级家庭农场示范场认定及监测管理办法》,突出示范场具备资质、集约经营、管理规范、效益明显、示范效应、信用良好等核心指标。 优化结构。 根据家庭农场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落实省市县三级示范场1∶3∶6发展比例和逐级评定要求,不断优化示范场数量布局和空间布局。力争在每年7月底前优先在没有示范场的行政村评选县级示范场,按省市要求及时择优报送市、省级示范场备选名单,优先覆盖空白镇、村。 加大扶持。 将符合条件的示范场优先纳入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对省级示范场重点支持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改良提升产品品质、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冷链物流)、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升级换代。 规范管理。 按照《大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体资质、设施设备、章程制度、财务管理、生产技术规程、经营管理和品牌创建、生态效益、示范带动、标识标牌等方面推进规范化管理,建立“一库两本”(“一库”指家庭农场全部纳入名录库管理,“两本”是指家庭农场日常工作开展必须具备的农事活动记事本和记账本),引导示范场实现“六化”(生产省力化、技术标准化、操作机械化、质量优质化、产品安全化、销售品牌化),打造家庭农场高质量标杆。
       (三)实施家庭农场集中发展区建设工程。结合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和柑橘、柠檬、中药材、甜桃、青花椒、蔬菜、生猪、水产等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局;整合省、市、县农业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高标准农田等涉农项目;完善集中发展县内的联网道路、水利设施、土地整理、农业休闲观光、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家庭农场与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机制,推动家庭农场做实做强。打造隆盛中药材、回马蔬菜、蓬莱晚熟柑橘、卓筒井甜桃、河边柠檬、通仙青花椒、天保玉峰生猪等7个家庭农场集中成片发展区,入驻集中成片发展区的家庭农场达500户。
       六、政策支撑
       强化财政支持。 县本级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优先配套中、省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家庭农场政策保障。出台《大英县家庭农场政策扶持办法》,在保障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农业项目及用地用电等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家庭农场主学历提升、养老保险补助和创先争优奖励等方面细化扶持细则,明确具体的扶持标准、责任单位和时间要求。 创新金融支持 探索建立起“主办行+授信+风险准备金”制度,利用好家庭农场免抵押信贷融资平台,拓宽农村产权抵(质)押范围,健全政策性农业担保制度。设立贷款风险金,采取政银担运作模式,用于家庭农场担保,为解决融资问题奠定基础。
       七、组织保障
       (一)完善工作领导体制。建立由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召集人,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召集人,县级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大英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专班。负责示范创建工作的统筹部署、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问题决策。专班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日常工作和牵头协调任务。配置专、兼职工作人员5名,做好家庭农场培育、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提升等各项工作。建立专班工作例会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随时掌握工作动态,研究问题,统筹调配资源,部署下一步工作。各镇(街道)要相应成立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专班,负责抓实抓细家庭农场的培育与示范发展。
       (二)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县财政局负责家庭农场资金预算、拨付及资金监管工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专班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牵头做好家庭农场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家庭农场扶持项目,组织落实扶持政策,开展示范场评定,指导家庭农场进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体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网大英供电公司、有关金融机构负责兑现相关扶持政策。镇(街道)集合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大力吸纳、培育家庭农场,做好家庭农场管理和服务工作,督促各项政策落地落实。
       (三)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把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贯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评价,把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纳入乡村振兴工作督查范围。按照示范创建工作要求,及时上报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推进情况、单项工作落实情况。
 
        附件:1.大英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专班成员名单
                  2.大英县家庭农场区域分布表
                  3.大英县家庭农场示范场区域分布表
                  4.大英县2020-2022年家庭农场发展计划表
                  5.大英县2020年家庭农场发展目标分解表
                  6.大英县2021年家庭农场发展目标分解表
                  7.大英县2022年家庭农场发展目标分解表

附件1
                                 
大英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专班成员名单
 
       
为进一步做好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经县委农办研究决定,成立大英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专班,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召 集 人:胡道军  县委书记
                         胡铭超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召集人:宋建军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杜   锐  副县长
        成     员:林旭辉  县委办副主任、县档案局局长
                         陶   虎  县政府办主任
                    周余洪  县委绩效办主任
                    熊安国  县政府办副主任、县金融工作局局长
                    骆跃华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熊  伟  县财政局局长
                    何  均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雷宇科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龙建军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李永顺  县水利局局长
                    张建国  县行政审批局局长
                   李天乾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文  勇  县税务局局长
                    肖圣全  县供销社主任
                    漆  敏  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何时雨  蓬莱镇党委书记
                    谭雯旻  隆盛镇党委书记
                    杨红林  河边镇党委书记
                    张  乐  回马镇党委书记
                    吴  鹏  玉峰镇党委书记
                    万国瑞  象山镇党委书记
                    蒋华红  天保镇党委书记
                    吴坤杜  卓筒井镇党委书记
                    陈  勇  金元镇党委书记
        工作专班全面负责示范创建的统筹部署、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问题决策。同时,国网大英供电公司、相关金融机构要负责兑现相关扶持政策。专班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农村局,骆跃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家庭农场示范县的日常工作和牵头协调任务。专班人员变动由新接任人员续任。
 


附件2
                                                大英县家庭农场区域分布表
 
乡镇 行政村
(个)
村民小组
(个)
家庭农场
(户)
有家庭农 场的村民 小组(个) 无家庭农场 的村民小组
(个)
蓬莱镇 23 397 79 74 323
隆盛镇 26 491 60 57 434
河边镇 26 450 71 67 383
回马镇 11 213 61 59 154
天保镇 11 215 26 25 190
金元镇 13 235 32 31 204
卓筒井镇 12 215 38 37 178
玉峰镇 21 342 51 49 293
象山镇 11 187 32 31 156
合  计 154 2745 450 430 2315
 
 
 
 
 
 
 
 
附件3
 
                                                               大英县家庭农场示范场区域分布表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1234下一页

相关分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