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县红十字会:负责筹措社会资金,配合协助抢险救援救助。完成县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23.县人武部:负责组织民兵开展抢险救援、营救群众、转移运送物资、稳定秩序等工作。完成县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24.武警大英中队:负责担负抢险救援、营救群众、转移运送物资、保护重要目标安全、协同公安机关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等任务。完成县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25.县消防救援大队:根据险情灾情,按照县应急委安排,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有关工作,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突发事件抢险救援救灾工作。完成县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26.国网大英县供电公司:负责大英电网电力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负责灾害期间保障抢险救援电力供应和重要用户的用电需求。完成县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工作机制
(一)日常联络机制
由县应急委办公室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的工作要求,研究重要事项,协调解决灾害防范和应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政府按照职责抓好责任落实,共同做好灾害的应对工作。
(二)会商研判机制
1.定期会商机制
按照《大英县自然灾害分析会商研判机制》(大应急委办发〔2019〕2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县应急委会商研判机制,定期召开自然灾害分析会商研判会议,对全县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趋势进行会商研判,编制综合分析报告,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参考,印发并督促各镇、园区、街道和县应急委成员单位,积极做好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等工作。
2.预警会商机制
当县气象部门发布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警时,各相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县应急委办公室视情况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开展会商研判,向有关部门(单位)和镇、园区、街道发送研判结果。
3.灾中研判机制
灾害发生后,县应急委办公室组织相关成员单位采用视频连线或集中办公的方式,分析研判灾情,了解应急处置情况,研究部署抢险救援救灾工作。
(三)信息报送机制
县应急委办公室负责统一汇总县级相关部门(单位)和镇、园区、街道的灾情信息和应对工作开展相关情况,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发送有关部门(单位)和镇、园区、街道。
(四)灾情发布机制
由县应急委办公室统一发布一般及以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信息。
五、应急响应
(一)分级标准
考虑交通运输影响情况、因灾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游客滞留人数及时间、因灾伤亡人数、因灾倒塌及严重损坏房屋数量等要素,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共四级。
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指,日平均气温已持续10天以上在2℃或以下,未来3-5天低温寒冷天气仍将继续维持,可能对交通、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因灾死亡人数10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3000人以上;经济损失达1亿元以上。
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指,日平均气温已持续5-10天以上在2℃或以下,未来3-5天低温寒冷天气仍将持续维持,可能对交通、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因灾死亡人数5人以上,10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已降至2℃或以下,有雨雪天气,且阴冷天气将持续3-5天,可能对交通、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因灾死亡人数3人以上,5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经济损失达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指,日平均气温已降至3℃或以下,并伴有雨雪天气,且阴冷天气将持续3-5天,可能对交通、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造成一定影响和危害;因灾死亡人数1人以上,3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
(二)灾害应对
应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市人民政府请示省人民政府,在国务院工作组和省应急委的指导下,县和镇、园区、街道应做好先期处置工作,立即启动预案和应急救援计划,全力配合、协助国家、省指挥部工作。
应对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市人民政府请示省人民政府,在省应急委的指挥下,县和镇、园区、街道在做好先期处置工作的同时,立即启动预案和应急救援计划,全力配合、协助省指挥部工作。
应对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市应急委负责统一指挥各项抢险救援工作。县和镇、园区、街道在做好先期处置工作的基础上,配合、协助市应急委开展工作。
应对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县应急委负责统一指挥各项抢险救援工作。镇、园区、街道在做好先期处置工作的基础上,配合、协助县应急委开展工作。
根据灾情变化和影响情况,由县应急委适时调整响应级别或终止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