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禁办〔2021〕21号
大英县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
五项机制的通知
各镇、盐井街道,县禁捕退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打好长江流域禁捕“持久战”,认真落实中、省、市、县决策部署,如期完成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目标任务,进一步落细落实长江禁捕各项工作任务,现就建立禁捕工作五项机制通知如下:
一、建立日常监管机制
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实行禁捕水域沿岸镇(街)、村(居)包保责任制,建立镇(街)负责人包村(居)、村(居)负责人包村民组和包岸线的全覆盖包保责任体系。
(一)宣传包保,动员全社会参与。镇(街)、村(居)要利用“两微一端”、广播、电视、大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禁捕退捕相关政策措施,在沿水村庄、市场、主要路口、学校张贴宣传标牌标语、公告,重点江岸设永久性宣传标牌。(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办)
(二)对象包保,重点跟踪服务。开展摸排走访,以镇(街)为单位,落实到村(居)和人员,对退捕渔民、有捕鱼历史和水产品交易的对象,逐户走访,登记造册,纳入重点包保对象,既要宣传好禁渔政策,又要督促其主动上缴捕捞工具,并确定专人重点跟踪服务。(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办)
(三)水域包保,开展网格化监管。对郪江、培江流域以及重要支流按照责任包干的办法划段、划片,落实到镇(街)、村(居)、责任到人。发现船、网及各种捕捞工具要及时组织人员清理。发现水上作业捕捞及生产性垂钓、诱导性探鱼垂钓等违法违规捕捞现象的,要控制住人员现场,及时报告属地政府和派出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办)
(四)清理包保,收缴各类非法捕捞工具。属地镇(街)、村(居)除主动发现线索外,要主动配合农业农村、公安、交运、水利等执法机构执法工作,负责清理船、网等渔具。(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办)
(五)经营主体包保。市场监管部门、属地镇(街)要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包保模式,对辖区内经营主体开展常态化巡查、调度、督导。(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道办)
二、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一)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成立保护区禁捕禁钓联合执法行动小组。第一组成员由农业农村局、公安局、水利局、盐井街道办组成(检查路线:采和大桥--临江桥--体育馆--公安局外);第二组成员由农业农村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蓬莱镇、经开区组成(检查路线:采和大桥--蓬莱山水--郪江新城滨江湿地公园--黑乌嘴大桥);第三组成员由象山镇、象山派出所组成(检查路线:象山镇--祥凤寨水库保护区河道);第四组成员由隆盛镇、隆盛派出所组成(检查线路:青坪村--鸡公滩--民主水闸--石灰窑);第五组成员由回马镇、回马派出所组成(检查线路:郪口村--郪口--长江坝--团结村--园艺村--夏家沟村--文武村)。各联合执法行动小组由大英县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调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上联合执法行动。(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捕捞运输环节执法
1.强化捕捞环节执法。各级渔政、公安等执法队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打击查处“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行为,依法对打击非法捕捞和经营利用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以及跨区作业和生产性垂钓作业等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公安局)
2.强化运输环节执法。聚焦重点水域和时段,对非法从事渔业捕捞的商(货)船,及时通报农业农村、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处理。对涉及刑事犯罪的捕捞行为,及时移交公安局或属地公安派出所予以严厉打击。(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
(三)强化加工销售环节执法
1.强化加工环节执法。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禁用渔具以及发布相关非法信息等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对采购和销售在禁渔区非法捕捞的渔获物、采购和销售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采购和销售无溯源凭证、来源不明的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实施行政处罚。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对非法制造和销售“电毒炸”工具、非法网具实施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
2.强化销售食用环节执法。对餐饮企业采购、经营无合法来源水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监督水产品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并依法依规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公安局)
3.强化广告监管执法。对发布有关捕捞、出售、购买、运输、转让、加工、消费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的违法违规广告的经营主体由市场监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对店招或牌匾存在部分涂改、遮挡等整改不到位的经营行为,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整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公安局)
(四)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1.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对涉嫌犯罪的非法捕捞非法交易行为依法立案侦查,对暴力抗法等阻扰相关部门执行公务的行为依法作出行政或刑事处罚,严厉打击因非法捕捞滋生的船霸、渔霸等涉黑涉恶势力。非法捕捞水产品违法犯罪案件以公安机关管辖为主,地方派出所管辖为辅的原则。(责任单位:公安局)
2.斩断非法地下产业链。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收购、加工、销售、利用非法渔获物等行为,斩断非法捕捞、运输、销售的地下产业链。(责任单位: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
3.强化行刑衔接。强化公检协同,提高线索发现和案件侦办能力,对查获的非法捕捞案件,要追查历次作业情况、非法渔具来源和渔获物去向。公安局、检察院要在非法捕捞非法交易等犯罪立案标准、证据规格、重大疑难案件会商等方面加强协调,争取实现快诉快判,有效震慑犯罪分子。(责任单位:公安局、检察院)
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一)建立群众举报体系。公安局0825-110、农业农村局0825-7820512、市场监管局0282-12315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和举报监督制度,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涉渔违法犯罪线索。(责任单位: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二)加大举报线索处置力度。按照分类处置和属地管理原则,对获悉的违法违规线索及时分办并督促查处落实,属地镇(街)及辖区派出所负责接受举报并在1小时内赶赴现场,根据举报线索情节实行分类处理,24小时内将办理情况反馈县禁捕办,处置结果及时报备。(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四、建立考核调度通报机制
(一)建立考核机制。把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督办计划,对各镇、街道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考核,将年度考核结果运用到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河长制等考核中。(责任单位:县禁捕办、县河长办)
(二)建立调度机制。由县禁捕办对各镇、街道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调度,原则上每月召开1次调度会,必要时提请领导小组调度,对工作滞后的单位进行约谈。(责任单位:县禁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