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移风易俗】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

大英融媒-杨超茹 发表于 2024-5-21 16:12:40|来自:四川遂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0日因其谐音“我爱你”的浪漫寓意,有很多新人选择在这一天结婚,婚礼高峰期将要来到,“彩礼”又是绕不开的话题。近年来,这一话题尤其是农村高额彩礼现象备受关注,从街头巷尾到网络空间,高额彩礼总成为热频词。

161220htetxz91kpsp2w21.png

《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中国是礼仪之邦,彩礼自古就有。源于传统结婚习俗中的“三书六礼”,本为彰显中国人对婚姻的重视,也代表男方对女方的尊重。然而,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彩礼出现异化,“礼”的本质退化,“财”的特性凸显,甚至形成攀比之风。

161220as4li6b4cifmqvf4.jpeg

民间流传着关于彩礼“一动不动,万紫千红”的顺口溜。其中,“一动”指的是汽车,“不动”指的是房产,“万紫千红”则指现金纸币的颜色。饱受诟病的高额彩礼,在一些地方成为一些农村青年迈向婚姻殿堂的“拦路虎”。
高额彩礼现象的成因复杂,既有农村男女比例失衡的原因,也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观念认知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点名高额彩礼;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举行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的新闻发布会,发布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自2月1日起施行。这些都足见党和国家对高额彩礼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决心,也折射出这一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161220azvmuqquvmm2ovzb.png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二十三)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正向引导激励,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

在通过有效引导改变群众观念的同时,根治高额彩礼更应抓住“牛鼻子”。只有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村青年在本地就业的机会,让他们收入稳增、发展有望,吸引越来越多农村青年尤其是女青年扎根乡镇,才能改变农村未婚青年男多女少的现状。高额彩礼失去生存土壤,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彩礼婚俗才能真正回归“礼”性。

161220mn1pjze146464n4s.jpeg


 来源/新华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 主题

    2749
  • 回复

    2745
  • 积分

    8815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