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标本收集区:每个采样点设置1个标本收集区,用于待运送标本的暂存,设置垃圾回收点。全镇设置1个标本集中转运站在镇宣传文化广场。
6.休息室:应当为每支核酸检测支援队配备一间清洁的房间,供人员办公及休息使用。
7.库房:应当为每支核酸检测支援队配备专用库房,放置所携带的各种耗材、仪器设备包装等。
(三)现场组织采样
采样现场工作由镇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各挂片领导为村(社区)采样点工作第一责任人,村(社区)书记为具体负责人。各村(社区)人员组织范围具体见附件。
1.信息登记。主要步骤:(1)工作人员组织居民在采样点入口处登记信息,包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年龄、现住址、有效手机号码等内容(可通过手机扫码天府健康通完成);(2)核对居民身份证(有条件的可进行视觉识别扫描)。每10人填写一张《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登记表》,中风险镇、社区按5人一组填写《新冠病毒核酸5合1混采检测登记表》(见附件3)。
2.信息关联。居民信息填写完成后,按照低风险地区10人/组、中风险地区5人/组的组合,由工作人员携带登记表引导前往等候区。登记人员再次核对居民身份,对每人做好编号登记,将身份信息或条码贴到采样管上,完成信息关联。
3.标本采集。高风险镇、社区及重点人群按照1:1单样检测采样,中风险镇、社区可以按照5:1混样检测采样,低风险地区可以按照10:1混样检测采样。被分为一个组的5位或10位居民,沿通道进入采样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等候,采样工作人员对居民规范采集咽拭子标本,并将咽拭子标本放入5人或10人身份信息关联的采样管内混样。
4.完成消毒。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每采完一人都要进行手消,并对采样管表面进行消毒,避免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四)标本保存、转运。镇卫生院派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包装,做好采集管标签与采样点标本核对、交接、确认工作,确保准确完整,核对无误后装箱,每个标本集中收集站指定人员,每2小时统一收集一次。
(五)实验室检测。镇卫生院派专人将标本送至核酸检测实验室,运送人员和接收人员要对标本进行双签收。镇卫生院及时对接实验室,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阳性检测结果由实验室按要求规范报告后,单独反馈至送检单位和县卫生健康局。
(五)结果查询。居民可通过四川天府健康通查询检测结果。
(六)规范阳性病例报告处置程序。
1.单采检测样本结果阳性报告处置程序。检测样本结果为阳性的,检测机构应当立即上报县卫生健康局,并由法定报告机构在2小时内将相关信息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县卫生健康局第一时间派出负压救护车将阳性病例转运至市传染病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组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调、环境消杀和密接追踪。
2.混采检测样本结果阳性报告处置程序。混采检测结果为阳性、灰区或单个靶标阳性的,由检测机构立即上报县卫生健康局,县卫生健康局应当根据混采数量第一时间派出相应数量应急采样队(如5混1同时派出5支应急采样队,10混1同时派出10支应急采样队),同时对样本涉及人员进行复采,并通知辖区医疗机构对该采样管所涉人员暂时单独隔离。复核单管核酸检测如均为阴性,则按照阴性结果回报,暂时隔离人员即解除隔离;如检测结果阳性,锁定阳性人员,其余人员解除隔离。同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派出负压救护车将阳性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组织开展流调、环境消杀和密接追踪。
六、人员和物资准备
全员应急核酸检测物资由县卫健局统一储备;防护、消杀物资由镇、村安全员核酸检测需求储备。
(一)采样点人员配备。采样点由各挂片领导负总责,各村书记具体负责。每个采样点配备4~5名镇村干部或志愿者,具体负责人员通知、组织协调、测量体温、填写采样检测登记表、信息录入、人员疏导及秩序维护等相关工作;配备2名医护人员,具体负责采样、医疗救援和应急处置。另在三个重点点位(镇宣传文化广场、金马社区和郪口小学)各配备2-3名公安干警,具体负责维持秩序及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