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切实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原则,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实现儿童顺利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建立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幼小衔接长效工作机制。改变幼小衔接意识薄弱、
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推动双向衔接,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小联合教研机制,推动幼小科学衔接常态化。
(二)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按照《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探索形成入学准备教育与幼儿园保育教育有机融合的实施策略和路径,有效开展幼儿入学准备教育。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三)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贯彻落实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学前教育无缝衔接。按照《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小学指导要点》),探索形成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路径,儿童能较好适应和融入小学学习。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四)形成家园校共育良好教育生态。构建幼儿园、小学、
家长有效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教育工作。校园要向家长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引导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积极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形成家园校互动共育的幼小衔接良好教育生态。
四、工作安排
(一)探索试点(2021年9月—2022年6月)
结合我县校园实情,遴选一批幼小衔接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名单见附件),试点先行,分类推进。
根据《指导意见》精神和《小学指导要点》《幼儿园指导要点》目标要求,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要建立与幼儿园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联系,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
1.夯实学习培训。各试点校(园)组织开展教师专题培训。一是研读、领会《指导意见》精神,建立《小学指导要点》和《幼儿园指导要点》有机融合落实做细的机制,准确把握儿童在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教育策略。二是研读、领会《纲要》《指南》和《标准》精神,充分关注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思维、品质、习惯等方面的核心经验,小学起始年级所要掌握的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核心素养,建立《纲要》《指南》和《标准》目标、任务、内容等联系。三是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准确把握教育规律特点,弄清提高教育质量、全面科学育人等要求。
2.优化课程设置。一是小学要结合《指导意见》《小学指导要点》《标准》设置课程,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与幼儿园课程紧密联系的游戏、生活、运动、学习等入学适应教育活动,要特别关注与幼儿园有较大差别的班级环境、人际环境和作息时间等因素,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零”起点教学,帮助儿童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尽快适应,让儿童喜欢上小学。二是幼儿园要结合《纲要》《指南》《幼儿园指导要点》精神,探索形成入学准备教育与幼儿园保育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做好上小学准备,特别关注与小学入学适应联系紧密的前阅读、前书写、前识字等素能、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设置小学生活、学习体验室,融入小学学习、生活体验课程,建立儿童对小学生活的期待,但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要采取多元评价,促进、彰显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水平。
3.优质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切实遵循幼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尊重幼童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各类教学活动,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教学方式,强化幼童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超标化”倾向,丰富幼童学习体验,促进幼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扎实联合教研。开展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活动。一是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校园际联合教研和校园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二是建立幼小教学研究共同体。加强幼小教师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幼儿园指导要点》《小学指导要点》等内容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幼儿园和小学在幼童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大力倡导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观摩,体验幼儿游戏、生活、运动、学习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园教师走进小学观摩,体验儿童学习、健体、艺术、劳动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开展好幼小联教活动,推动《指导意见》落地落实。三是深化校园本教研。准确把握《幼儿园指导要点》和《小学指导要点》要求,体现学段教育教学特点,加强教师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有针对性为幼童学习和发展提供个别化帮助和指导的研究,探索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基本策略和路径。四是强化统筹组织管理和经验总结推广。各学区督导组统筹规划,指导各试点校园的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发现和培植衔接教育的优秀课例、案例和经验做法,适时开展衔接教育现场研讨活动,为全县衔接教育现场会提供经验成果。
5.推进家校联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深入推进家访、校园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系列活动,形成家庭、校园、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实施衔接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总结经验(2022年6月—2022年8月)
2022年6月底前,各试点校园要认真梳理总结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实施途径和长效工作机制。召开全县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现场会,推广试点成果,安排部署下步全面实施工作。
(三)全面推广(2022年9月)
2022年9月开学初,学区组织辖区内幼儿园与小学结对实施幼小科学衔接,全面开展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强化过程管理和阶段经验成果总结推广,逐步形成大英幼小科学衔接范式。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县教体局成立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钱春红任组长,县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杨前友任副组长,教科所游仁林、龙素琼、贺英、李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科所,由游仁林任办公室主任,龙素琼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幼小科学衔接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管理。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县教体局将定期开展幼小衔接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工作通报考评机制。各试点校园要在学区督导组统筹指导下,认真学习《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统整资源,科学谋划,制订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小学于2021年10月10日前完成方案制定,幼儿园于2022年2月25日前完成方案制定,并发至QQ邮箱:535655148@qq.com。
(三)加大宣传。县、校园充分利用融媒体、大英教育网等宣传途径,推广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典型案例课例、经验做法和阶段性成果,引导社会和家庭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工作氛围。
附件:大英县推进幼小科学衔接试点校园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