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
今年以来,园区紧紧围绕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目标任务,对标省级园区创建标准,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强化工作统筹,加快强弱补短,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抓星级园区建设。通过与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努力,今年3月,成功将中药材园区纳入2021年省级园区培育对象。争取到省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我县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培育项目建设。同时,根据省级园区“绿色生态、布局合理、链条完整、产业融合、效益良好”的标准要求编制了涵盖基地建设、中药材加工物流、农业新业态、质量品牌、科技创新、改革创新6个方面的创建实施方案,方案经省市多次审查,园区反复修改,最终于今年6月底顺利通过评审。
(二)抓配套项目建设。投资70余万元在园区土门垭村建设观景平台1个,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5%,预计9月中旬全面竣工;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4.2公里园区滨河路、骑游道建设。
(三)抓特色产业发展。为解决产业不成片、观赏性不强的问题,突出主导产业规模发展、标准化建设,采用“腾英公司(国有农投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中药材园区栽植枳壳成苗6000株,套种栀子140余亩、金丝黄菊1000亩、紫苏3000亩。园区的主导产业枳壳、刺梨分别到达5050亩、23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优质中药材12000亩。
(四)抓实招商引资。立足县域优势资源和园区实际,围绕中药材、优质水果、绿色蔬菜等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8月共收集涉农招商引资信息15条,与四川天存善农业供应链公司、澳门荣曜集团、一心堂药业等5家企业和3家种植大户进行了洽谈对接。目前正在加强与扬子江药业投资建设枳壳、紫苏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初步对接洽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园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基地规模偏小。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产业形态逐步形成,但标准化种植规模偏小,产业环线还未形成。二是加工能力不强。当前园区全产业链不够完善,冷藏、烘干及冷链物流配套明显不足。三是主体带动不够。园区内示范引领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较少,实力较弱,利益联结不深,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品牌创建滞后。目前园区还没有叫得响、立得起的地标产品、企业品牌和产品商标。
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项目推进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培育项目必须按照实施方案在202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同时接受第三方绩效评估。省、市在每个月、每个季度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调度和通报。目前市上已调度通报2次,涉及的主要问题一是项目推进慢。大部分项目都没有实质性推动,主要原因是项目实施主体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谋划研究推进不力,工作调度不及时。二是资金拨付差。由于省级项目实施还达不到资金拨付条件,导致目前项目资金拨付为零。三是建设资金差口大。项目总投入3619万元,省级补助资金仅为1000万元,其余资金需要通过整合、统筹、争取其它项目、资金才能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实特色产业发展。做强中药材产业,依托现有枳壳产业基础,在隆盛镇后坝至黎明村、长滩市至平安寨村、犀牛石至杜家寨村新发展“枳壳+”产业约1500亩,实现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加大园区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重点打造“大英枳壳”“大英刺梨”等特色拳头产品,扩大品牌产品生产、销售规模,提升园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抓实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枳壳+”等中药材基地路网、水网及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县交运局改造后坝至干柏树村产业环线建设。
(三)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农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中药材初加工设施、良繁基地建设和现代化农机装备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的研究、调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完善项目软件资料,及时组织现场验收,严格资金拨付,确保重点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四)抓实星级园区创建。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隆盛镇等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围绕创建评分标准对标补短,精准施策,吸纳更多的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汇聚园区,加快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培育项目的推进。
(六)抓实农业项目招引。加大《大英县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宣传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园区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