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
2016年以来,现代农业园区紧紧围绕市委、县委历次党代会及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1+3+9”现代农业总体布局,将争创省、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配合县农业农村局建成中药材、柑橘、甜桃、柠檬、花椒和蔬菜等现代农业园区9个。其中园区领办的“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被市政府认定为市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目前正积极争创省级星级园区和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一、
工作成效
(一)园区效果不断彰显
围绕中药材园区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加强资金、人才、科技、土地等发展要素聚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园区综合生产质效呈现出逐年向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园区的主导产业枳壳、刺梨分别到达5050亩、2300亩,建设优质果蔬基地5600余亩。同时,实施枳壳行间套种、连作发展白芷3000亩、紫苏2000亩,配套建设刺梨、猕猴桃、中药材等初加工设施5处,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优质中药材12000亩。2020年实现园区总产值3.54亿元,农业总产值2.53亿元,主导产业产值2.27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64.1%,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85%。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围绕空间布局,园区大力推进内外环线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实现主要道路全黑化,次要道路、田间道路、入户道路全硬化,提升了园区通达水平和承载能力。新建环形道路7公里,骨干道路60公里,生产便道和通社道路59公里,改扩建道路11公里,形成内部小环线3个,快捷通道和市农环线全面贯通;新建改造灌溉渠系142.8公里,蓄水池26处,整治塘坝11处,引水堰6处,小型泵站5处。
(三)农企联结更加紧密。枳壳产业采取“腾英公司(国有农投公司)+滋宁药业(加工销售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腾英公司负责组织建设、营运和管理;滋宁药业负责提供中药材市场信息和保护价收购;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组织种植基地涉及农户以土地折价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按规划为园区基地建设提供土地;园区和镇村负责做好基地规划和宣传发动工作。未挂果前,由腾英公司筹措资金组织建设、营运和管理;挂果后,按腾英公司、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占 60%、30%、10%的比例进行产值分成。基地丰产后,采取“大园区+小业主”的方式实行产业化经营,优先满足当地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经营(反租倒包),也可通过招商方式进行转租。
(四)融合优势充分显现。围绕吃、住、行、游、购等旅游元素,重点打造集休闲、度假、康养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胜地,持续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景观道路11公里,生态停车场4处,中药材科普长廊2处,休闲、观光、采摘、垂钓、骑行、药膳等农业主题公园18个,游客接待中心1个,医务室1个,中医特色保健按摩室1个,养生休闲农家乐6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内外先发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偏小。园区标准化种植规模偏小,大多种植基地缺乏智能化设施设备,用药用肥监控与农产品安全检测不到位,存在种植标准不规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中药材产品品质不好把控,难以将药材质量达到标准化,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难以从众多同类园区中出彩。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由于前期发展思路主要局限于种植基地建设,对农产品加工思考谋划不够,当前园区全产业链不够完善,冷链加工物流配套明显不足,产品大部分以原料形式对外销售,精深加工不强,综合利用较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且缺乏用地指标。三是主体引领带动不够。园区内示范引领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较少,虽有一定数量的龙头企业、专合社和示范家庭农场,但产业化程度不够,对周边农户影响力较小,带动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部分经营主体仍然集中于生产领域,农资农机服务、销售、电商等领域涉及较少,整体参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四是产业集成滞后。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不够,中药材种植集约化程度较低,中药产业的种植、产地初加工、生产、流通、产品开发等环节尚未形成有效的协作整合,中药材产业上下游未形成联动,没有形成大品种、大品牌、大产业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园区将按照市委、县委“对标竞进、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认真审视我县园区的现状,跳出大英看大英,对标成渝地区实力雄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找差距谋发展求超越,力争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将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并在2025年前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一)加大园区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加强各类涉农项目、资源向园区整合集聚,全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园区内培育一批掌握先进技术并以之创造新供给的涉农领军企业,通过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构建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产业链完善的大农业。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与一心堂药业、中化农业投资、澳门荣曜集团的对接洽谈,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年内保底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1个,1000-3000万元农业项目1个。
(二)加速优势产业集聚。整合资源,集聚优势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园区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链接,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规模。积极开展种环农业模式创新、集成和推广,加强园区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衔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加大园区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重点打造“大英枳壳”等特色拳头产品,扩大品牌产品生产、销售规模,提升园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加快园区科技培训、成果展示、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种苗繁育及农机综合服务超市等“五中心一超市”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园区运行效率和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加工带动等多种形式,推广园区的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园区周边农户发展优质中药材,帮助农户找到致富“新路子”,撑起农户的“钱袋子。
(四)加大组织保障力度。进一步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发挥好现代农业园区办统筹协调作用,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立组织有序、责任明确、分工协作、服务联动的园区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园区发展合力。继续推行“1+N”发展模式,孵化培育带动园区“小业主”,实现产业联合发展、集群发展、协同发展。
中共大英县现代农业园区工作委员会
202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