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吸贩毒人员排查常态化。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要求,组织辖区民警、网格员定期进行拉网式排查,精准掌握辖区内吸贩毒人员实时动态情况,建立一人一档,确保做到不脱管、不失管。
2.坚持涉毒高危场所排查常态化。结合日常治安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群防群治组织优势,一是对农村地区闲置、废弃、临时租赁的住房及养殖场、农家乐、工棚等制毒高危场所进行地毯式毒情排查,加强毒品源头控制,防控制毒作物、易制毒化学品流入。二是集中勘查辖区内的出租房、空置房、宾馆、娱乐场所,规范出租房、宾馆、娱乐场所经营,对可能容纳吸毒活动的场所彻底排查,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犯罪活动。
3.坚持涉毒黑恶势力排查常态化。紧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操纵、经营涉毒活动特别是组织、胁迫、诱骗群众参与毒品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紧盯黑毒交织、恶毒交织、伞毒交织案件,坚持“一案三查”。
(四)完善“四个机制”,坚持常态管理
1.完善培训机制,提升业务素质。积极协调县禁毒大队,进一步加强对禁毒专职社工和民警的培训学习、提高禁毒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为禁毒工作提供专业保障。
2.完善激励机制,壮大志愿队伍。通过完善人员招募、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和壮大禁毒志愿者队伍,积极发挥禁毒志愿者的作用,推动形成全民禁毒的社会共识和局面。
3.完善帮教机制,监管督促到位。对辖区内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全部建立以片区民警、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社区医务人员、家属组成的“五位一体”帮教小组,签订帮教责任状,督促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按期到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报到。
4.完善考核制度,压紧压实责任。将各村(社区)的禁毒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按季度通报。凡工作不力整改措施不到位的村(社区)扣减年终目标分,对辖区负责人及驻村干部年终考核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禁毒工作不力的企业和娱乐场所将取消其运营资格并严厉整治;凡出现制毒、贩毒、种毒案件的村(社区)实行一票否决制,村(社区)书记就地免职。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开展禁毒专项整治工作,是全力推进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村、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禁毒专项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作,分工负责。以综合治理为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新格局,做到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各村、各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打击、堵截、整治、宣传等工作。
(三)逗硬考核,要求实效。由镇纪委牵头组织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考核该项工作,考核结果按季度通报,凡工作不力整改措施不到位出现制毒、贩毒、种毒案件的村(社区)、辖区负责人(村书记、主任、文书)及领导干部扣减年终目标分;对禁毒工作不力的企业和娱乐场所将取消其运营资格并严厉整治;凡出现制毒、贩毒、种毒案件的村(社区)实行一票否决制,村(社区)书记就地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