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府办函〔2019〕133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县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
复 函
民进大英县总支:
你们在县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30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强化示范带动,培育新型业态
今年以来,在巩固提升示范村珍稀林木、特色水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在隆盛镇后坝村发展雷竹产业500亩,新发展“川三七” 亩、柑橘250亩。目前,示范村逐步走出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门类更加丰富,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同时,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实力企业带动发展,培育乡村旅游、体验游等田园综合体新型业态,带动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目前,正与四川大祥百事达生物科技公司洽谈“菌菜百果园”项目,计划在后坝村投资1.24亿元打造乡村旅游项目。
二、优化功能分区,加快基地建设
按照“改造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本着“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原则,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各镇乡特点,进一步优化了“八园五带”产业新布局,形成新的产业功能区。在示范发展刺梨、三七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提升优质粮油、优质水果、绿色蔬菜、特色水产、道地中药材、高效经果林等特色优势产业5万余亩。根据各功能区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0.9万亩,新发展特色水果基地0.18万亩,中药材基地0.22万亩。结合脱贫攻坚,发展柑桔等水果产业0.74万亩,莲藕、南瓜等蔬菜产业0.17万亩,瓜蒌等中药材产业0.3万亩,小龙虾等稻虾养殖产业0.12万亩。全县产业门类更加丰富,产业功能不断完善,定位更加准确,质量不断提升,呈现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更加有效。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生产水平
一是强化新技术推广。瞄准“如何种地”问题,引进推广种养、加工、贮运、保鲜等先进适用新技术,重点扶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现有种养技术提档升级。今年以来,继续依托全县11个技术巡回服务组建设科技示范基地700亩,推广优质高产专用农作物品种13个,推广实用技术7项。二是强化技能培训。瞄准“谁来种地”问题,围绕产业化发展,培养专业实用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按照“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专家+实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服务模式,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指导。今年以来,开展技术培训150余场次、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发放资料2万份,建科技示范基地700亩,培育科技示范户320户。
四、强化龙头带动,培育新型主体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落实工商资本参与集体经济发展、推动脱贫攻坚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产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途径,多途径、多形式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产业发展。2019年,新申报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家,监测龙头企业16家,组织8家龙头企业参加四川农博会,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和特色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根据企业自身需要,组织3家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落实金融扶持政策,150余户适度规模经营户通过农担贷获得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将农村实用人才、高校毕业生、农村经纪人、返乡农民工等培育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今年以来,新申报成功省级示范社4家,为8家家庭农场、1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1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争取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501万元,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能力不断提升。
五、强化安全监管,提升竞争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食品安全为目标,常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监管,加快推进生产、加工和营销标准化建设。今年以来,共检查农资经营户(企业)162家次,农药生产经营单位检查率达100 %,种子抽检合格率达100 %,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充分利用现在检测设备设施,及时防控处置动物疫情,开展农产品专项检查131次,抽检样品455个,合格率达100%。三是打造农产品品牌。指导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依托“遂宁鲜”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今年以来,共申报无公害产品4个,申报绿色食品成功14个,组织部分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搭借“遂宁鲜”区域公用品牌参加四川农博会,区域产品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高。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27日
(联系人:刘文志;联系电话:7820512 )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县政府办4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