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县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
复 函
民进大英县总支:
你总支在县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县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56号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均衡发展
(一)集团办学,推进教育均衡。2018年9月,我县出台《大英县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组建1个教育集团(实验学校教育集团),6个教育联盟(中职校教育联盟、外国语实验学校教育联盟、实验学校教育联盟、蓬莱中学教育联盟、郪江外国语学校教育联盟、蓬莱小学教育联盟),共涉及24所学校。集团办学充分发挥了县城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帮扶作用,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稳步推进县域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结对帮扶,提升整体素质。2019年3月,我县出台《大英县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估办法》,对教师培训、交流提出明确要求:集团(联盟)每学年开展集中培训2次,成员学校参培教师不少于其教师数的80%;教育集团总校与成员学校之间交流或轮岗的教师不少于3人,教师结对帮扶不少于12对;教育联盟教师结对帮扶不少于12对,切实提升成员学校教师整体素质。
(三)社区学院,教育普惠民众。2018年7月,我县成立社区教育学院。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教育惠民”的社区教育理念,通过“学院—学校—工作站”三级联动教育机制,整合资源开展太极拳、留守儿童素质拓展、老年广场舞、道德讲堂、棋牌、阅读等特色公益课程。目前,已开设公益课程110多课时,参培人员达3000余人次,初步实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区教育效果。
二、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近年来,我县突出以学校发展为本,持续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构建并形成有特色的科学的课堂文化,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一)引领特色学校创建。县教育体育局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创建工作常态化,积极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和推进“优质学校发展战略”。各学校将创建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的“双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在提高育人质量上,形成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有效势头。
(二)科学分析学校特色。各学校对办学条件、师资和生源、教育环境、文化底蕴、原有办学特点、传统优势、周边自然人文资源等诸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分析,通盘筹划选择切合学校实际、能深层次拓展和有利于整体带动学校发展的优势项目作为 “突破口”,理清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建设近远期发展规划,并落实到学校总体工作之中。
(三)特色创建结出硕果。2012年以来,象山中学的“田径”、河边小学的“校园童谣”、玉峰小学的“礼仪教育”、回马小学的“陶艺泥塑”、卓筒井初中的“卓筒盐文化”、象山幼儿园幼儿的“花锣鼓”、卓筒井小学“小故事大道理”等特色活动助推7所学校成功创建为遂宁市特色学校。郪江外国语学校“废旧报纸工作坊”参加今年的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教育部长陈宝生亲自参观艺术坊。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一)“县管校聘”确保农村教师均衡配置。2017年,我县在全市率先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在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对编制进行动态调整后,通过校、学区、跨学区三轮竞聘, 31人交流到缺岗学校。2018年7月,我们进一步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对学校副校级和中层干部进行竞聘上岗。竞聘上岗打破了学校教师、干部“终身制”,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逐步消除了学校干部轮岗,教师交流的体制障碍,有效促进城乡教师配置均衡发展。
(二)继续教育促进专业成长。2018年,我县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养团队专家成员78人,培训乡村骨干教师500人,培训乡村教师190人,完成1301人次“国培”远程培训,860人次“国培”示范性集中培训。除国培计划外,全面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通过一系列继续教育,促进了全县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