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文件 政策文件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英县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9-6-29 00:00|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4| 评论: 0|来自: 县政府办    

摘要: {"原始ID":"2dab3387e06a4092a605f10f2704f66c","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9日","发布者":"县政府办     ","附件":[]}

 大府办函〔2019〕71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英县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园区、社区管委会,县级各部门,县属各企事业单位:

《大英县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五届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28日  

 

 

 

大英县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8〕70号)和《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遂府办函〔2019〕16号)精神,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为全县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全科医学人才支撑,加快推进健康大英建设,结合大英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和县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健康大英建设目标,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健康扶贫为重点,遵循医疗卫生服务和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立足县情,借鉴市内外经验,建立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创新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可靠的全科医学人才支撑,不断满足群众健康管理和看病就医需求。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关于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建立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其中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不少于3名,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名,全科医生数量达144人以上。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至少拥有6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其中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不少于4名,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大英建设需求。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1.加强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升培训能力。到2020年,依托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建设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基地培训能力建设和全科医学师资能力培训,县基地培训能力不少于60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推进全科医学制度建立。大力推进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的全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逐年增加培训人数。继续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逐年扩大招收规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的本科医学生毕业后全部纳入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范围。对单位委派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人员,委派单位应与其签订协议,就培训期间待遇、培训期满后服务年限、违约处理办法等进行约定。建立个人诚信记录,对违约的单位委派人在服务期或协议期内参加县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开招录(聘)的,招录(聘)考核视为不合格,报考单位不得予以录(聘)用。(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加强全科专业基地建设,增加全科医疗诊疗科目,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建立“科研—教学—临床—实践”四位一体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加强助理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学员住宿条件。在培训基地内部分配中,合理确定全科医学科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水平,适当加大倾斜力度,吸引和稳定优秀专业人员。严格培训基地动态管理,建立定期考核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将全科医学科设置情况、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情况、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招收情况及培训质量等作为医院等级评审(复核)和培训基地考核评估的核心指标。(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巩固全科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服务能力。加快全科继续医学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单设类别、单独立项。充分借助信息化等手段,创新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大力开展专业学(协)会“送教下乡”活动,在乡镇一级卫生院开展适宜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基层全科医生进修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县级综合医院在农村基层全科医生进修培训、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对全科医生的中医药和康复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将中医药作为其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提供中医诊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养老等服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

扩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范围,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有关专科医师和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到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90%以上的在职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接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县新增全科医生名额及补助渠道按照遂府办函〔2018〕93号文件执行。实行乡村医生全员全科基本知识技能培训,并有计划地安排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

(二)改革完善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

1.改革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建立绩效激励机制。以体现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为导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并与医保政策相衔接。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综合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情况以及人员结构、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统筹平衡与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合理核定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县内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进一步倾斜。(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内部分配办法,突出激励导向,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设立全科医生津贴。提升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工资水平与县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暂不纳入绩效总量。(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

2.完善全科医生聘用管理办法,健全用人制度。在现有机构编制总量内严格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的增长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要保证全科医生的配备,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要优先安排,简化招聘程序,可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加快推进“人才池”“岗编适度分离”等人才管理模式改革,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可实行“县管乡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对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可实行“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村卫生室使用)。(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

3.落实全科医生倾斜政策,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衔接好工资等相关待遇。(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

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重点向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专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倾斜,符合条件者优先评聘。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申报高级职称时,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不做作硬性规定,侧重评价政治品格、医德医风和临床工作能力,将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申报高级职称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民营)工作的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行省定合格标准、单独划线。(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

4.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医疗机构相关规划布局不对全科诊所的设置作出限制,由市场自主调节。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县卫生健康局要依法做好全科诊所设置审批工作,完善属地化管理。鼓励二综合医院与辖区内全科诊所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畅通转诊渠道。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指导全科诊所依法执业,做好宣传引导,促进全科诊所规范发展。(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全科诊所,在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执行与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同等补助政策;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当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接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并根据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具备条件的,可认定为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基地,承担全科医生培养任务。对全科诊所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5.增强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实行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奖励办法,提升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对长期扎根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群众认可度高的全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奖励。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选和国家、省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工作中,以及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基层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拔尖中青年中医师”等学术评价中,向基层全科医生倾斜。鼓励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全科医生表扬奖励工作。组织开展全科技能竞赛等活动,对优秀全科医生给予适当奖励。(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总工会、县财政局)

(三)改革完善全科医生管理和服务模式

1.完善全科医生执业注册。取得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临床医生,执业范围须注册全科医学专业,未注册者不得享受全科医生相关政策待遇。(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

2.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推动全科医生积极转变服务方式,组建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服务对象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履行好基层首诊职责,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逐步建立“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实现电子化签约和履约服务,提高签约服务效率与质量。(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3.完善全科医生绩效考核制度。县卫生健康局要制定全科医生绩效考核体系,将服务人次、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群众满意度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全科医生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全科医生收入、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挂钩,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建立全科医生退出机制,取得全科医学培训合格证书后5年内未从事全科医学服务者,合格证书予以注销,需要再次执业的应重新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加强基层机构全科医生配备。严格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配备,鼓励有条件的机构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到2020年,对少于3名全科医生的乡镇卫生院和少于1名全科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注销机构设置。将全科医生配备数量作为新申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核心指标之一。(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委编办)

(四)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1.加大基层全科医生政策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职称晋升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全科医生倾斜。(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

2.扩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按照需求推进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结合实际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积极申请中、省全科医生特岗财政补助,引导和激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

(五)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全科医生控费作用。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发挥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团队在医保控费方面的作用,合理引导双向转诊,逐步完善基层首诊制度。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并加强考核。(责任单位:县医保局、县卫生健康局)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分工协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大英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大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各项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辖区全科医生配备和需求情况,严格制定培养计划,依托农村订单定向生、全科特岗计划等政策,加快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总工会)

(二)加强财政保障,规范经费使用。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要落实投入责任,通过政府投入、单位和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等多渠道筹资,进一步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的支持力度,各项补助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

(三)强化督导评估,强化责任落实。县卫生健康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加强政策培训,强化督导检查和第三方评估,推出一批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改革创新典型示范地区和单位,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其好的做法。要强化督导检查和第三方评估,建立定期调研督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于落实政策不力和未达到工作目标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工作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解读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加强宣传和正面引导,树立一批成长成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优秀全科医生典型,增进医学生、医务人员、医学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全科医生职业的了解,为加快培养大批合格全科医生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卫生健康局)

本实施方案从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相关分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