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文件 政策文件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大英县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

2021-4-24 15:29|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13|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政府门户网

摘要: {"原始ID":"1fdc34277f674beca0c64c3564d7f404","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4日","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编号":"大府办函〔2021〕40号","附件":[]}


大府办函〔2021〕40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大英县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盐井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县属各企事业单位:

《2021年大英县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任务》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0日   

 

 

 

 

2021年大英县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任务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四川省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川办便函〔2021〕62号)、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遂宁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遂府办文〔2021〕20号)要求,进一步推进大英县艾滋病防治体系建设,巩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明确如下重点任务。

一、工作目标

(一)持续强化检测发现。常住人口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到25%以上。

(二)持续强化治疗管理。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成功率、病毒载量检测率均达到90%以上。

(三)降低母婴传播率。孕产妇艾滋病孕早期检测率达85%以上,感染孕产妇孕早期用药率达90%以上,母婴传播率控制在4%以下,持续开展母婴传播个案调查。

二、重点任务

(一)巩固完善“三线一网底”防治体系

1.优化“三线”运行管理。配齐配强“三线”(疾控、定点医疗、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落实人员待遇,确保人员稳定。“三线”办公室机构要优化运行机制,加强“三线”信息互通共享,加强调研指导和质量核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强化针对性培训,尤其加强对镇(街道)网底工作人员的培训。

2.压实基层政府“网底”职责。各地要根据疫情和防治工作需要配足镇(街道)“网底”艾防员,疫情严重的镇(街道)、村(社区)要组建专职工作队伍。结合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乡村振兴等重要机遇,进一步完善“网底”建设。镇(街道)要主动作为,在做好长期流动在外、拒绝治疗及失访患者核查追踪和动员接受治疗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必要措施,切实抓好治疗不规范、不听从医务人员劝导、依从性差等患者的规范管理;强化单阳家庭干预,有效降低单阳家庭内传播;优化完善孕情第一时间发现机制,切实提高孕早期检测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抓好单阳家庭和感染育龄妇女的规范管理,有效落实患者随访、督导服药、孕情监测、动员治疗等工作。

(二)持续深化宣传干预

1.深化宣传教育。把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为健康大英行动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宣传报道重点内容,开展经常性宣传报道;县融媒体中心要持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让人人知艾防艾,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制作适宜的宣传材料,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力度,做到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加大农村人群、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宣传力度,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2.突出干预重点。探索实施“互联网+综合干预”,加大对高危人群干预力度。全面落实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程,县教育体育局要将学校落实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综合防控纳入学校卫生教育工作评估内容,在学校设立校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快检点、自助检测材料和安全套自动售卖设施等;落实初中学段不少于6课时、高中学段不少于4课时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职业院校每学年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专题教育讲座,在新生入学体检时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处方,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不少于1课时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要加大单阳家庭配偶告知、检测、安全套发放和推广使用及治疗全覆盖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安全套推广专项检查,四类公共场所安全套摆放率达100%,无偿提供率达95%以上。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支持力度,对辖区内卖淫人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等高风险人群开展综合干预工作。

(三)加强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

1.持续加大专项打击商业性传播力度。县公安局要持续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建筑工地、农村场镇等重点区域和小旅店、招待所、出租屋等艾滋病性传播高风险场所商业性行为的打击力度,所有重点区域和场所须每年至少开展4次专项打击。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涉黄等违法犯罪活动。对挡获的卖淫嫖娼人员全部开展艾滋病检测和信息比对,将检测发现的感染者纳入重点管控范围并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对涉嫌故意传播艾滋病的100%立案查处,构成犯罪的一律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加强对查处案件的宣传报道,强化警示性教育。

2.深化综合治理。宣传、经科、公安等部门要加强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的监管,依法清理和打击传播色情信息、从事色情和毒品交易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个人。加大打击力度,依法查处危害健康、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非法催情剂和壮阳等药物。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易促进艾滋病传播新型毒品的吸毒贩毒行为。加强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和维持治疗的衔接和转介。

3.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公安和卫生健康部门联动机制,每月交换信息、研究解决问题,建立并动态更新感染艾滋病的卖淫嫖娼人员信息库,强化干预、治疗和管控。

(四)强化检测流调质量

1.提高检测发现效率。要加大对暗娼、吸毒者、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等高危人群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检测力度,并逐步扩大至中青年人群,加强检测来源和疫情分析,提高检测发现效率。各部门要结合工作特点,动员群众科学认识HIV筛查检测工作,并号召其主动参与HIV检测,促使其知晓感染状态。公安、司法、民政、卫健等部门要积极落实高危人群哨点监测、羁押人员三所监测、社区矫正人员动态监测、结婚登记人员婚检动员等工作。医疗机构要持续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对住院病人和妇产科、皮肤性病科、肛肠科、泌尿外科、感染科、计划生育门诊等重点科室就诊者开展艾滋病检测。持续推进自我检测,推广唾液、尿液等自检试剂和网络预约检测。规范“初筛―筛查阳性告知―确证检测”流程,强化新报告初筛阳性后续咨询检测和个案追踪,避免脱失脱管。

2.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首诊责任制,切实做好接受艾滋病检测人员的信息收集和身份核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制定本辖区的溯源调查方案,做好新报告感染者和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调查,有效追查感染者的高危行为接触者并进行检测,提高感染者发现效率,摸清辖区艾滋病传播风险网络。开展新发感染检测,精准分析新近感染的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

(五)全面提升治疗管理质量

1.全面加强治疗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抗病毒治疗管理牵头职责,进一步完善调研指导、通报、月报等制度,确保重点措施落实到位。县治疗管理办公室要统筹整合临床技术资源,巩固治疗管理和质控专家队伍,协同推进治疗和质量控制工作。

2.全面实现应治尽治。加强新报告病例管理,推动开展“一站式”服务,缩短从初筛阳性到入组治疗的时间。定期通过感染者治疗信息数据库与疫情信息数据库信息比对,准确掌握未治疗信。加强脱失、失访患者的追踪核查,对脱失或者治疗不规范、不听从医务人员劝导的感染者,由患者所在辖区政府牵头,采取必要措施要求其规范治疗。强化重点人群治疗管理,力争单阳家庭患者、感染育龄妇女﹑感染儿童和监管场所病例治疗全覆盖并治疗有效。加强流动感染者治疗和管理工作,做好感染者流出与流入信息交换,探索建立异地治疗工作机制。

3.全面提升治疗质量。要建立完善抗病毒治疗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定期开展治疗质量控制。加强在治人员依从性教育和随访管理,结合CD4细胞、病毒载量等指标,定期分析评估治疗效果,做好重点和治疗失败病例分类管理。加强艾滋病并发肺结核、乙肝、丙肝、性病等疾病的筛查并落实规范转介和诊治。定点医疗机构要探索建立“关爱中心”,对重点难点管理病例开展个案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治疗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

(六)有效控制母婴传播

1.强化孕情第一时间发现。由县妇幼保健院牵头,镇(街道)会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辖区孕情早发现工作机制,分层分类管理育龄妇女,做好育龄妇女孕情搜索。医疗卫生机构在常规诊疗中要关注育龄妇女孕情,严格落实“逢妇必问”“逢孕必检”,及时发现感染孕产妇。

2.强化感染育龄妇女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疾控、妇幼、定点医疗机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感染育龄妇女治疗全覆盖。建立感染育龄妇女台账,实施个案精准管理。做好感染育龄妇女避孕和生育指导及服药、环情、孕情等情况追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合随访,每季度开展孕情询问;定点医疗机构结合治疗随访,每季度开展孕情检测,发现怀孕妇女及时转介纳入管理。

3.强化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管理。要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实施“一对一”专案精准管理,有效落实抗病毒服药及相关检测、安全助产、儿童科学喂养等各项措施。规范开展儿童早期诊断和艾滋病检测,及时明确感染状态,确诊感染儿童做好转介治疗。做好流动个案管理和转介,持续追踪转介后干预措施落实情况。

(七)加强艾滋病防治与性病、丙肝防治整合

要建立健全艾滋病与性病、丙肝防治整合工作机制,结合艾滋病防治,在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社会综合治理、监测分析、治疗转介等方面,统筹加强性病、丙肝防治工作。

三、加强组织保障

(一)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持续压实“一把手”责任,组织专题研究和专题调研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艾滋病防治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落实艾滋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强化经费保障。根据疫情形势和工作需要,县财政要足额安排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全面保障防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深化部门联动。县防艾委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行业特色,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按要求组织落实各项任务。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促进部门间互通信息、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防治工作。

(四)加强管理考核。县政府将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实施全县的专项考核,定期通报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单位),并按规定进行相关责任处理。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相关分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