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民委员会,镇属各部门:
《回马镇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已经镇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英县回马镇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1日
回马镇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为做好山洪灾害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使山洪灾害处于可控状态,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防御预案。
一、 编制依据
本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及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防总《山洪灾害预案编制大纲》。
(一)基本情况
回马镇位于大英县东边,距县城区约30公里,幅员面积54.1平方千米,境内有山洪灾害点5个,全镇辖1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主要涉及涪江、郪江及瑰溪河流。
二、工作原则和目标
(一)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河道沿岸塘库四周有居民居住和人口集中活动场所作为防御重点。
二是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坚持防、抢、救相结合;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
三是坚持群防群治,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把工作延伸至最基层,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调动全社会防灾减灾的积极性。
四是坚持标本兼治,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预测、预报、预防山洪灾害的能力。
五是坚持科学防洪、依法防治、合理调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二)工作目标
本预案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遇一般洪水,确保群众重要财产(现金、贵重物品等)不受损失;遇已知历史最大以来洪水,确保全镇不因山洪灾害而造成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一)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为确保我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立回马镇山洪灾害应急指挥部。镇长张彬任指挥长,分管领导李永勇任副指挥长,镇党政办、党建工作办、镇财政办、镇社会事务办、镇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等为指挥部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镇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由刘睿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田刚、王国建、窦丽燕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日常工作处置。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全镇共有 5个山洪监测点,每个山洪监测点确定一名责任心强的村民为预警员。明确预警员的职责,建立健全预警员奖惩机制。
(二)各村(社区)对本辖区内河段、塘库的防汛工作负责。以各村村界内河段、塘库为各村的包干责任,由各村负总责,山洪灾害点标明责任人。各村(社区)联系领导对所联系的村辖区内的河段、塘库防汛工作负责。山洪灾害应急指挥部对全镇河流、塘库的防汛工作负总责,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四、预报和决策程序
(一)山洪灾害的预报
山洪灾害的防治预报分为三个等级状态,即:预警状态、警报状态和临灾警报状态。
预警状态:
1.遭遇日降雨50mm以上~100mm以下暴雨时,指挥部应加强与气象局联系,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通知各有关村(社区)注意河流水位和洪水走势,及时向镇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雨情、水情、工情。各有关村(社区)做好排涝准备工作。
2.遭遇日降雨100mm以上~200mm以下大暴雨时,指挥部将与区气象局保持密切联系,掌握雨情,通知各有关村(社区)加强河流洪水观察,密切注意河堤险工险段并有专人负责,同时各有关村(社区)做好排涝工作,通知低洼区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财产。
3.遭遇日降雨200mm以上特大暴雨时,指挥部会同各有关成员单位及有关村、社区负责协商抗洪抢险的准备工作,制定应急措施。河流险工险段及塘库要求有专人24小时值班,并保持2小时内通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山洪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有关村(社区)组织当地群众做好排涝排洪,并通知低洼区和危险区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财产,并安置转移群众的生活。
警报状态
当进入预警状态,中到大雨仍在继续,洪水接近警戒水位,山洪威胁、监测点作好人员撤离准备。
临灾警报状态
进入警报状态,在降雨过程中或降雨后,河道、塘库洪水超警戒水位,且水位仍在上涨,山洪威胁、监测点进行撤离。进入预警状态后,要加强监测,预警员按规定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
(二)山洪灾害的预警决策
警报状态由山洪灾害应急指挥部综合各村(社区)预警员雨量信息确定,并报镇山洪灾害应急指挥部,出现紧急情况无法联络时,警报状态决策权逐级下放,并及时报上级防汛部门。
(三)山洪灾害预警行动
1.凡可能遭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方,应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镇有关部门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报水平,及时发布预报警报。
2.凡有山洪灾害的地方指挥部将组织自规所、镇村建设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公室、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并联系上级主管部门绘制区域内山洪灾害风险图,划分并确定区域内易发生山洪灾害的地点及范围,制订安全转移方案,明确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3.山洪灾害易发区应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落实观测措施,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降雨期间,加密观测、加强巡逻。全镇各村(社区)组织相关单位都要落实信号发送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周边群众报警,实现快速转移,并报镇山洪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便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四)雨渍涝预警行动
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指挥部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渍涝灾害预警区域、级别、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并做好排涝的有关准备工作。
(五)应急措施
(1)警戒水位划定
以各山洪监测点为单位,每一山洪威胁、监测点划定一个警戒水位,警戒水位划定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各山洪监测点居民起始受淹线下1.0米,二是已知历史最高水位下1.0米,取两者水位较低值作为警戒水位。在各山洪监测点建一处固定标志,设立水尺,划定警戒水位。
(2)应对措施和方案
预警状态:得到预警状态预报后,镇防汛抗旱领导指挥部应立即召开应急会议,通报险情,领导小组安排人员值班,做好应急防范的准备工作。
警报状态:得到警报状态预报后,召开镇防汛抗旱领导指挥部全体会议,部署有关工作,决定应急防范搬迁方案,检查各部门责任人的到岗情况,领导小组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及时通报险情及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临灾警报状态:接到临灾警报状态预报后,山洪灾害应急指挥部发布紧急搬迁令。并通过各种通讯方法传达到各个部门和全体临灾区居民;各村(社区)、部门、单位住户接到命令后,应服从指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线路有条不紊地撤离到安全区;由派出所干警和干部组成巡逻小分队,逐家逐户检查撤离情况,督促村民迅速撤离;村民全部撤离后,巡逻小分队应设立警戒封锁线,禁止人员进入险区;当山洪灾害应急指挥部发布警报解除令后,撤离人员在统一指挥下,有秩序地返回住地,并做好善后清查登记工作。
(3)人员转移安置方案
要求各山洪威胁、监测点要确定附近地势较高的安全区或居民点作为转移点,若附近无安全区应提前作好撤离准备。
当启动搬迁预案时,镇属单位的人员以单位为小组,各单位负责将本单位的人员(包括外业人员)撤离。各山洪威胁、监测点以点为小组,由各山洪监测点镇村干部负责,将本组的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
五、抢险救灾
1.各村(社区)要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
2.汛前各级要落实抢险救灾的物资、资金准备。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向镇防汛指挥部报告,各村(社区)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4.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村(社区)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5.发生灾情,首先要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要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对紧急转移的人员要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搞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同时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六、责任追究
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各村(社区)要明确责任人,落实各项责任制,严格履行职责,切实担负起防灾责任。有关单位和人员坚决服从防灾需要,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对玩忽职守者,不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 、附则
本预案由回马镇防汛抗旱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