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部门:社事办、镇妇联、各村(社区)
2.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结合送文化下乡和“我们的节日”,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一批就近就便、贴近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传统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乡村生活更具情感寄托。通过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把优秀文化产品送到乡村院里,种在农民群众心里。
牵头部门:宣传文化中心
责任部门:社事办、各村(社区)
3.深度挖掘本土优秀文化。保护优秀农耕遗产,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的历史文化,鼓励支持创作具有农村气息的特色作品,传承优秀手工产业,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的优秀文艺作品。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引入一批优秀企业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培育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挖掘一批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支农民身边稳定的文化队伍。
牵头部门:宣传文化中心
责任部门:各村(社区)
(四)美丽家乡庭院,改善人居环境
1.完善基础设施,搞好乡村建设。推进各村(社区)道路建设,加大道路养护管护力度,保障群众出行需求。加大农房建筑风貌打造和危房改造指导,盘活用好闲置房屋资源。加大乱搭乱建清理力度,整治违规建设行为,营造干净清爽乡村风貌。
牵头部门:村建办
责任部门:各村(社区)
2.清洁环境卫生,养成文明习惯。重点解决“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等“五乱”问题。各村(社区)要选定固定点位设置垃圾点,并统一集中收集转运,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宣传单、宣传手册、村广播和村民会议等方式普及宣传,引导群众做好门前门后卫生清理,整治乱推乱放,规范养殖场地,引导群众养成讲卫生、爱卫生的习惯。
牵头部门:执法办
责任部门:各村(社区)
3.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各村(社区)要通过广播、开会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提醒群众做好农肥包装物回收处理,减少农业面污染源。要充分运用好河长制,加大河流水环境巡查力度,及时处理河流污染物,疏通淤堵河段。要不断增加污水管网覆盖面,提高乡村污水处理能力。
牵头部门:执法办
责任部门:各村(社区)
(五)创建基层文明,激发基层活力
1.建立志愿者队伍。各村(社区)要发动老党员、老干部、退伍教师和军人、劳模以及青年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行为倡导活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互帮互助、向善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牵头部门:镇宣传文化中心
责任部门:各村(社区)
2.开展文明评选活动。各村(社区)要组织群众开展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并统一制发表彰牌并在农户大门显眼位置公开展示,激发群众踊跃践行文明行为。要深入发掘身边好人好事,积极宣传正能量,让文明之风吹进每一位群众心中。
牵头部门:镇宣传文化中心
责任部门:各村(社区)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各村(社区)要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相关制度机制,切实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镇级各股室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创建工作蓬勃开展。
(二)明确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镇级各股室要根据重点工作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效结合,同时,指导各村(社区)落实好乡风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各村(社区)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励农民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三)强化工作合力,注重工作实效。各村(社区)根据群众推荐和自荐,评选出一批“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由镇联合镇工会、团委、妇联、宣传文化中心等部门通过微信、广播等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乡风文明家喻户晓,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得到群众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