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文件 政策文件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1号提案的复函

2019-9-19 00:00|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3| 评论: 0|来自: 县政府办    

摘要: {"原始ID":"cb35bb630be24d5e97d81737c5dce1cd","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9日","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编号":"大府办函〔2019〕123号","附件":[]}


大府办函〔2019〕123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县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1号提案的

复    函

 

民建大英县总支:

你总支在县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镇振兴的建议》(第21号提案)收悉,我们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落实专人负责,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农旅融合全域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实施《大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县城为全域旅游核心支撑中心,加快建设快捷通道乡村旅游振兴示范带和蓬乐路卓筒井农旅观光带,着力打造浪漫地中海七星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丝路环球文旅城、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卓筒井考古遗址公园四大核心景区,规划建设卓筒井镇、蓬莱镇省级特色文旅小镇和为干屏村、吊脚楼村、杜家寨村、后坝村等农旅融合示范村,着力构建“一城四区、两带多点”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围绕遂大快捷通道、蓬乐路沿线发展绿色休闲旅游,加快推进农环线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园区建设、卓筒井镇桃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绿山微湖等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把全县乡村旅游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与县域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以县城区为中心,蓬乐路沿线、快捷通道沿线为两翼的“一心两翼”休闲农旅产业布局。三是推动跨界融合。发展蓬乐路沿线甜橙、油桃、柠檬、葡萄、草莓、核桃等特色产业5万亩,充分挖掘现代农业产业的生态价值以及盐卤文化、古郪国文化、贾岛诗歌文化、徐氏泥彩塑、谢氏根雕、象山花锣鼓、蓬莱大乐等地方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资源,加强部门协作,突出农、文、旅三大产业资源共享、利益共联、合作共赢,合力打造大英乡村旅游产业品牌。

二、培育多元主体,构筑农旅融合发展平台

一是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采取“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工作思路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联合开发、共同受益”模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配套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和中国文化旅游,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积极拓展蓬乐路万亩甜橙示范带,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旅游要素,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典型。二是塑造特色旅游示范村。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原则,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确定的优美示范村庄建设,以隆盛镇杜家寨村、后坝村、蓬莱镇吊脚楼村、柒桥村、卓筒井为干屏村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乡村旅游精品村寨、森林幽香康养特色村等特色品牌,通过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休闲、体验、观光、度假胜地,做到“一村一景,一镇一特色”,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助推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三是培育特色旅游经营点。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发挥县城集散功能和景区客源优势,完善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土特产品选购等服务功能,打造休闲体验乡村旅游产品。规划提升发展以蓬乐路沿线、郪江沿线镇乡为主导的农家乐产业,引导“农家乐”参与星级乡村旅游经营点评定,力争2019年底发展乡村农家乐42家,省级星级农家乐8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家。同时,挖掘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多元功能,发展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乡村酒店,满足乡村休闲度假需求。着力引进乡村酒店开发(管理)公司,发展建设3家乡村酒店。

三、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旅融合协调发展

一是做全“绿”的文章。围绕蓬乐路沿线休闲农业观光带建设,新种植、补栽植道路行道树1000余棵,新发展甜桃、柠檬、葡萄、刺梨子2000余亩,完成宋井桃蹊、绿山微湖、凤凰山庄等绿化带建设。二是做靓“路”的文章。围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规划布局蓬乐路沿线旅游风景道5公里,2019年拟投入300万元,建设旅游驿站1个、旅游厕所2个、观景台2个、生态停车场2个等配套设施;规划布局旅游休闲步道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2019年拟投入1200万元,在宋井桃蹊景区内新建休闲便道1.25km,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处,修建观景平台3处,休闲便道防护栏1.5km,民俗风貌改造100户,自驾游营地建设1处,帐篷营地建设1处,新建停车场6处,新建休闲观景亭8个,修建配套设施座椅48个,修建生产便道6km,桃区“湿地走廊”建设5km。三是做优“水”的文章。推行“旅行社+乡村旅游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贫困户”以旅兴村发展模式,发挥全县5个乡村旅游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小农水、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引导300余户村民利用塘、库、堰、水渠、提灌站等“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开展桃花美食节、葡萄采摘节、枇杷采摘节、青花椒采摘节、采梨节等节会活动,吸引来自全省各地游客70余万人,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切实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四、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农旅融合发展活力

一是筑巢引凤“吸”人才。强化资金投入,落实奖补政策,引进一批来自全国、全省的文化创意师、园艺规划师、功能设计师,盘活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 帮助军辉农场、凤凰山庄、广茂祥农庄、百味谷等特色业态提档升级,指导各镇乡融合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截至目前,全县乡村旅游人才达100人以上。二是多措并举“育”人才。按照高端引领、重点培养的思路,依托蓬乐路沿线、快捷通道沿线乡村旅游企业家队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实施“乡村文旅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旅游知识、食品加工、服务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培训,不断更新服务观念、规范服务行为。一年来,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培训3次,参训人员达500余人。三是不拘一格“用”人才。探索建立乡村文旅人才库,大力挖掘和发展农村文化人才、民间艺术家、乡村能人,提炼乡村文化亮点和创意元素,举办具有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农民艺术节,发展民营剧团3个,民间文艺团队54支,培育国家级、省级协会会员35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内涵。

此复。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18日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相关分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