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府〔2024〕35号 签发人:唐紫薇
大英县人民政府
关于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23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战略任务,务实开展“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对标跨越行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拼经济、合力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总体情况
全年县域空气优良天数率91.5%,综合指数位列全市第二;郪江口国控断面水质平均达到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5个优先管控地块土壤风险稳定可控;森林覆盖率保持在24.56%(不含四旁树)以上,化肥农药持续“零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80.8%,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22个问题仅剩1个,整改完成率99.5%,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大英县多向发力推动郪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等4篇信息被生态环境部采用,“遂宁大英:成渝‘无废城市’共建‘排头兵’”工作经验被中国环境报宣传报道。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系统谋划推进,狠抓环保责任落实
1.高位引领抓落实。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实施“绿色化工产业高地、生态文旅养心福地、成渝之心无废基地”建设,为美丽遂宁建设谱写大英篇章;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全年研究生态环境工作14次,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改善环境质量等重大生态环境工作,印发《大英县“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对标跨越行动方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高位推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地落实。
2.强化监督严考核。出台《大英县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明确20项重点任务、61项具体工作任务,对重点任务实施情况调度2次。对天保镇两名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领导责任。制定《大英县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考核细则》,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今年在干部任用、评先推优中书面征求生态环境部门意见583人次。
(二)降碳扩绿并进,共推绿色低碳发展
1.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严格按照《大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36平方公里,牢牢守住43.33万亩耕地保有量、39.4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8710.8亩,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要求,确保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打造国家储备林项目示范点位4个,完成营造林1.12万亩,森林面积稳定保持25.83万亩以上,新增森林蓄积量4.0万立方米以上。
2.有序推进产业绿色升级。生态环境领域(包括自规、住建、水利等所有口径)全年争取到位上级资金1.51亿元,投入3.08亿元县级资金(包括债券资金)用于环保建设;印发“双碳”工作方案,分阶段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严控“两高”项目发展,对2个风险项目不予引进,排查清理“两高一低”项目3个;成功申报星聚耀等4家企业的电能替代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000吨;安旭涂料等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专家审查;蜀泰化工等8家企业完成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飞亚动力、捷贝通等企业成功创建国、省级绿色工厂。
(三)精准治污攻坚,提升县域环境质量
1.持续加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以“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领域,组织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柴油货车尾气治理、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等专项行动,推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大气污染防治14条关键措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工作落地落实。全年抽测561台移动源尾气;完成22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问题整改销号,强劲工矿等2家企业完成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90%以上;有序启动8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圆满完成大运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任务,获评成都大运会遂宁市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2.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盛马化工马槽湾厂区等5个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工作,其中1个完成风险管控、1个完成修复治理,3个有序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固体废物管理,全县180余家企业完成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完成12家危险废物重点管理企业物联网试点建设,初步实现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对20余家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发现并整改问题80余个;全年共安全转移、处置利用危险废物9.4万余吨。
3.着力提升郪江环境质量。持续推进郪江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持续落实《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合作协议》《郪江流域河长制领域合作框架协议书》,各级河长开展巡河67次,与中江、三台、射洪等县(市)召开联席会议2次,开展郪江流域联合巡河检查6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0个,通报部分河流水质状况11次;与上海大学签订郪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协议,共商水质提升新举措;深入开展入河排口排查整治,整改问题10个,建成排污口视频监管系统;新改建城市排水管网15公里,完成61个老旧小区21公里排水管网改造,完成卓筒井、玉峰两镇雨污分流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第三方运营管理全覆盖;完成郪江省级湿地公园提档升级;实施郪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25平方公里,全年向郪江进行生态补水900余万立方米;持续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劝离违规垂钓人员1.2万余人,办理渔政行政案件31件,处理违法人员32人次,罚没金额2.66万元,增殖放流黄颡鱼等鱼苗6.7万尾;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实施城区非开挖管网修复5公里,点位修复125处,建成海绵公园1处,城区海绵城市率达37.2%。
4.抓实农村污染治理。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并整改问题4个,打捞各类垃圾350余吨,更换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设施3700米。统筹开展厕污共治,完成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对47个设施开展专项检查;完成9200户农村厕所改造,成功获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引领技术。全县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体系基本建成,代表全市在2023年第三轮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考核考评中表现优秀。
(四)补齐短板弱项,筑牢环境安全屏障
1.有序推进环督问题整改。用好党政同责考核指挥棒,凝聚部门合力,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更上一层楼。第一、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省级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共222个,已完成整改221个;开展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生态环境领域“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等专项行动,排查出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13个方面27个问题,2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剩余1个问题正按序时整改。
2.持续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大英经开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和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投入使用,实现25处重大危险源和工业园区废水废气排放情况在线监测预警。对50余家企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6个。编制郪江支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工作方案,修订全县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库,督促34家企业完成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召开全市环境应急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成功承办2023年遂宁市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检验性实验演练,环境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优化环境治理,提升美好生活体验
1.提升监管能力。全县已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1座,全年共获得大气自动监测数据10万余个、水质监测数据4千余个、噪声监测数据700余个,发布质量月报12期、河长制简报12期,编制完成《2022年度大英县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切实发挥环境决策技术支撑作用。持续优化执法监管方式,新增21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做到“无事不扰”,全年检查企业280余家次,行政处罚6件,罚款33.89万元。受理处置生态环境信访诉求322件,按期办结率100%,满意率95%,生态环境领域未发生群众到市赴省进京上访事件。
2.倡导绿色生活。全面启动“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组织相关部门、辖区外出考察学习1次、专题研讨2次,持续推进规划成果编制;开展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宣传,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播放环保主题影视文化作品100余次;3名同志获聘全市首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团成员;推选教师获得全市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一等奖,在全省“美境行动”评选中,获评二等奖2个、三等奖8个、优秀学校3所;积极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创建节约型机关11个,获评市级“美丽家园”示范户30户,投入清洁能源农村客运65辆、新能源城市公交覆盖率达100%,城镇新建建筑节能备案率100%。
三、存在问题
(一)绿色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县主导产业为能源化工产业,但对标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短期内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量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难以完全平衡。虽然正全力推动绿色化转型,但产业链延伸不够,精细化工占比不高,绿色发展理念不够深入人心,部分企业升级改造意愿不强,绿色品牌较少。
(二)环境质量提升出现“瓶颈”。郪江年平均水质虽达到Ⅲ类标准但不稳定,古柏溪、通仙河等郪江支流水质的不稳定直接影响郪江水质持续稳定向好;近几年我县空气质量排名虽持续位列全市前茅,但PM2.5(细颗粒物)、臭氧等指标数据还存在阶段性反复,区域性秋冬季雾霾、夏季臭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秸秆露天焚烧问题时有发生,因空气质量高空瞭望报警次数过多被市污防办通报2次。
(三)环保基础设施存在新短板。城镇管网还存在雨污混流、错接混接、污水渗漏的情况,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设计不科学、管理运维不专业;部分工业企业雨污分流不彻底,工业污水处理厂汛期进水量、进水浓度波动较大,对管网造成较大冲击;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还未投用,中水回用工程暂未启用,中水回用率为0。
四、2024年工作要点
(一)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强化环境应急,完善多部门生态安全防控协作机制,加强生态系统状况、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加强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重金属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协同联动、应急处置能力;压实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责任,防范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抓牢中央、省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按照“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抓好整改落实,强化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对已整改完成的问题,要扎实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扎实做好迎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项准备工作。
(二)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法治示范园区”建设,加紧谋划打造“无废园区”“美丽乡村”等具有大英特色的绿色品牌和生态细胞;加快推进“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规划编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政策宣传和责任落实;严控“两高一低”产业规模,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碳工程,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培育先进示范企业“优等生”,加快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做好宣传教育,推动绿色生活理念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统筹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创建,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引导人们主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源分类治理和管控,推动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污染天数“双下降”,确保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市领先;持续推进郪江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深入落实“河长制”,推进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共促郪江水质持续向好;加强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管控,完成盛马化工马槽湾厂区等三个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完成全县危险废物管理备案及申报登记,落实危险废物闭环管理。提升监测执法能力,积极恢复三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夯实县级监测体系支撑,坚持宽严相济、刚柔并济执法监管,建立白名单、问题清单,依法严厉打击知法犯法、屡教不改的环境违法行为。
(四)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扎实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巩固维持郪江生态流量。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督促在建和生产矿山矿业权人严格落实“边开采、边修复”,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有所改善;严格落实环境准入制度,落细落实环境敏感区域监督管控要求;强化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在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提升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管“绿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自然保护地内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持续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大力整治非法捕捞行为。
(五)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治理。科学优化生态、产业、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牢牢守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污水配套管网新建和老旧管网改造力度,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统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质效,同步建立厕所粪污有效处理、长效管护机制;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城乡环卫保洁、垃圾处理一体化作业模式,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不断改善农村面貌。
大英县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