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县严格落实省、市、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29项精品村创建指标,形成了2023年精品村建设工作方案,共确定了7个市级精品村、14个县级精品村。
一是党政重视,你争我赶氛围良好。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建设和美乡村的“红色引擎”,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三级书记”抓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坚持“日报送,周调度”工作机制,统筹调配人力、资金、土地等要素,落实奖惩制度,倒逼实现建管并重、建管并行。
二是资源整合,多措并举成果显著。各镇紧紧围绕产业振兴求突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大力实施乡土人才招引计划,回引4000余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不断深化与7所高校(院所)合作,加快引导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着力构建城乡治理新格局,在19个村探索试点“一长五联+积分制”。依托“川善治”数字赋能,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三是转变作风,为民服务热情高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基层干部思想建设。切实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面支持、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农村的局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深入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精品村项目建设规划较为粗糙。各镇的精品村工作实施方案虽几易其稿,但均因未引入专家团队编制,仍存在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与短期行动多,长远设计少的问题,缺乏全域一体的建设理念。
二是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高。全县虽整合了部分涉农资金用于市县精品村建设,但资金总量不高,政府唱独角戏的情况较多,没有积极探索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发挥社会力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