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化合作“抓效益”。采取“农场+村集体+农户”模式,鼓励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向村集体和农户免费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并保底回收,防止出现二次撂荒风险。如权有家庭农场在金元镇松林沟村、峡码口村采取“农场+村集体”模式,复耕撂荒地0.4万亩种植粮蔬,收入10万余元,实现农场和集体双丰收。
4.针对反馈“某村对170余亩田地复耕复种,收入1.18万元,不计算复耕费用,仅除去人力等成本5万元后,亏损3.82万元”问题。经核查,该村(象山镇马蹄垭村)2022年复耕170余亩撂荒地,其中村民种植140余亩,剩余30余亩由村集体栽种水稻。由于干旱缺水造成水稻成活率低,收入只有1.18万元,导致亏损3.8万余元。今年我局加大了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植技术指导,选择了一批适宜我县种植的水稻、玉米、大豆等优质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加经济收入。
5.严肃问责。对发展集体经济引导指导不够、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的责任领导进行约谈、通报批评。
问题2-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弱。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实验室建成10年后(2020年)才取得认证,且因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检测关键环节至今仍须借助第三方公司才能完成;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检测手段缺乏,主要依靠兽医肉眼判断和省、市两级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