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坚持用乡村振兴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成功实现“四个确保”。
一、动态用心用力监测,确保工作落实在终端
(一)隐患发现在日常,常态抓好动态监测。落实“早预警、早干预、早帮扶”要求,统筹用好村级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3支队伍,综合运用农户自主申报、村组网格监测、部门风险推送、集中排查4种途径,采取印发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召开广播会、坝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提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知晓度。1—6月,先后推送风险信息7321条,按程序纳入监测对象169户400人,并对不符合条件但易被误认为“漏测”的对象提前收集了相关佐证材料。
(二)力量凝聚在关键,全力抓好集中排查。贯彻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及时制定了《大英县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细化了排查内容、方法、步骤和完成时限,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集中排查期间,全县累计2039人次(含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9个乡镇1个街道,168个行政村13.3372万户42.5885万人,通过村级研判、入户核查、电话了解、微信联系等四种方式开展全面排查,发现存在返贫风险农户110户265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0户20人,边缘易致贫户17户2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2户88人。共核改数据信息1786条,标识“已实施开发式帮扶”436户1019人、“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2户2人。
(三)问题解决在平常,及时抓好针对帮扶。按照“管用够用”原则持续落实精准施策针对性帮扶,对单一风险落实单项帮扶,对复杂风险实施综合帮扶。2022年10月以来,先后实施撂荒地整治、大豆种植补贴、“短平快”奖补等产业帮扶措施4项,落实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公益性岗位、临时性岗位等就业帮扶政策5项,新投入资金151.598万元购买防贫保、惠遂保;新纳入社会保障兜底168人,实现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11176人,超过11042人任务数134人。381户792名监测对象收入稳定超过监测范围,“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
二、不断求实求新探索,确保政策落实在前沿
(一)坚持问题导向,政策向特殊群体特惠。及时修订《大英县防止返贫基金使用办法》,专门针对特殊监测对象,按照住房、教育、医疗、就业4个类别,分别制定了最高救助1万元、0.5万元、3万元和400元/人·月的特惠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兑付资金13.66万元,救助特殊监测对象64户,补上了政策设计最后一块“短板”。
(二)坚持目标导向,资金向重点任务倾斜。2023年度,累计安排产业发展资金7149.06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占衔接资金比例稳定在55%以上;专门安排衔接资金400万元用于脱贫群众小家禽养殖、大豆种植等到户产业发展,预计带动全县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长130元以上。截至目前,年度衔接资金工程类项目已经开工134个、完工49个,资金拨付率已经达到55%。
(三)坚持结果导向,措施向难点工作创新。围绕省局提出的“如何把脱贫群众收入算准”等难题,大英创新实施“四法同算”。针对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供养性收入、补贴性收入4个类别,逐项分析其收入实现基础、资金流转路径、地域行业平均水平、替代政策标准等因素,分别形成了“摸底测算法”“建模套算法”“替代核算法”“信息清算法”4类办法并予以实践。
三、接续向深向远拓展,确保成效巩固在实处
(一)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为农民而建”贯穿始终。围绕发展亟需、群众亟盼,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加紧落实年度计划,梳理形成《大英县乡村建设行动2023年度任务清单》,明确道路、水利、农田、能源、厕所革命等建设项目72个并有序落实。加强精品示范,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思路,精心打造卓筒井镇为干屏村“中国宋风古井桃源乡游第一村”、隆盛镇土门垭村“中国中医药康旅第一乡”。截至4月28日,为干屏村、土门垭村全面开园,预计两地群众收入水平将再次出现爆发式增长。
(二)乡村治理全面加强,“社会好风尚”逐步形成。强化村务公开,按照“一清二审三报四公布五存档”的程序和“四统一”的标准,组织各村(社区)对常规性村级事务每季度首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项一事一公开。强化权力监督,落实村(居)监委“十有”“六步”规范,推行“三色”清单工作法,构建“1234”小微权力治理机制,基层权力运行步入正轨。倡导文明新风,全覆盖成立红白理事会206个,按照有人员、有章程、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四有”要求,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农民得到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