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秸秆运输成本高。很多村社没有机耕道,要把农作物秸秆 从田间地头运输至公路沿线,全靠农户肩挑背驮,事多钱少,农户积极性不高;秸秆运输半径大多超过5公里,山长路远,运输成本高,企业难以承担。
(三)秸秆储存空间小。要建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土地是最大问题,除永久性保护耕地外,几乎没有一般耕地和建设性用地,原有村闲置的学校也少有,无法建设规模化收储中心。参与秸秆收储利用的企业收储场地狭小,未形成大规模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县秸秆的综合利用。
四、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带动作用,突出财政资金扶持重点,着重支持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固化成型、收储运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提高资金扶持的精准度,拿出一定的经费直接补贴给农户和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使用。二是加大税收和价格政策支持力度。对于秸秆捡拾、打捆、切割、粉碎、压块等初加工用电纳入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范围,认真落实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有关政策等。
(二)解决机耕道路问题。全面调整农户承包区域,划出机耕道路用地,把机耕路建设和农田林系水利相结合,实现机耕路“田田通”,使从事种植的业主可实施机械化操作,直接将农作物秸秆还田,达到增肥、松土等目的;使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降低收集和运输成本,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